☆、第38章(3 / 6)
白了那句‘长嫂如母’。嫂子待他如此,将来若是考取了功名,一定不负嫂子的苦心。
这么多年,便是为了让嫂子开心,李漱也会更加的用功苦读,连带着李决也静下心来,跟着自家小叔叔努力的学习。
七岁的李决,在自家母亲和叔叔的教导下,也在母亲多年努力下,终于在贾琮开始读书时,混进了贾家的家学。
当然此家学是家学。而非红楼梦中的族学。家学是设在荣国府的,是由张氏亲自挑选的师傅和学生。跟贾家族学那里是完全不同的。
张家是张家,贾家是贾家。所以自从长子读书到了一定年纪,张氏便没有再送他到张家了。二儿子贾琏也是如此。但学不可废,因此为了儿子的前程,张氏便在征求了史氏的意见,在府里设了个家学。
家学中的孩子,必须都是上进好学的。是陪着自家孩子读书的,这些人将来混好了,也是一方人脉,所以张氏抓的很严。
唐朝家的李决能进去,除了唐朝的面子,还有便是李决自身的努力。
其实,在那之间,唐朝是想把长子送到外面的私塾里读书的。但外面的私塾,一个先生教导好几十个学生。这样唐朝觉得大班授课,没有小班授课更让学生受惠。
这才打了荣国府家学的主意。
只是唐朝又怕真把儿子弄进去了,儿子学问没有学好,再学会奴颜婢膝。那可如何是好。
不过很多的事情,都不是你想怎么样便怎么样。
唐朝多年的刷好感,让史氏,张氏,还有王氏母女都对唐朝很是喜欢。于是在前两年,张氏要给小儿子启蒙开学时,便想到了唐朝的儿子。
唐朝的小叔子一直跟在贾琏身边。贾琏自己虽然不爱学,但喜好为师的毛病却从贾瑚那里得到了真传。
无论自己学了什么,都会转头教导李漱,并且每日还可要考教一遍。不过也因此,贾琏就算是再不学,学问还是有的。
反正就算是贾琏再不爱学习,他对李漱的考问却是雷打不动的。也因此,张氏才会对贾琏的学业那么放心。
因为对唐朝的喜爱,再加上对李漱的好印象。成功地让张氏想到了和她小儿子同年出生的李决来。
于是便有了让李决也入家学的事情。
作为传统小市民的唐朝,对于有便宜不占的事情,那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将儿子送出去,要给人家束修,现在不但可以免费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