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3 / 7)
母。这让王氏对张氏也只能低头了。
这么些年,贾政的官一直还是那么个样子。五品员外郎一坐便是十几年。儿子和女儿的婚事,王氏知道还得多多仰望张氏才行。渐渐地对张氏也更是服帖。
不服也得服,尤其是她还惦记着娘家那小侄女的时候。
唐朝来的时候,恰好赶上王氏正在夸她的小侄女呢。将打了两天的草稿说出来时,王氏心中便是一松。
嘴笨,伤不起呀!
贾瑚成亲前,王氏便从嫁妆里拿出了两件上等的东西送到大房来,一件是恭贺贾瑚成亲的贺礼,一件便是拜托张氏在贾珠婚事上帮忙的谢礼。
张氏心中好笑,看着王氏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联姻,联的是两姓之好。她之所以不给儿子娶娘家的姑娘,便是因为这份婚姻有些鸡肋。
娘家与婆家,已经是姻亲关系了。若是再结亲,就有些多此一举了,而且还会将路走窄了。就算将来为了不让关系在以后疏远,倒是可以让瑚哥的下一代与娘家联姻。
而且这也避免了娘家支持立场的左右摇摆。毕竟若是婆婆和儿媳之间有什么利益冲突,娘家是站在这一代姑奶奶的身后,还是站在上一代姑奶奶的身后。
答案显而易见。
谁家的父母也不会在选择妹妹和女儿之间有所摇摆的。
妹妹哪有女儿亲呢。
等到成为了祖奶奶,为自己的孙子娶个娘家的姑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若是兄弟当家,那时兄弟上了年岁,自然更加对年少时的兄弟姐妹情谊更加的思念缅怀。而且在同辈的姐妹之间和隔辈的孙女之间,关系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无论如何,太婆婆与孙媳妇之间的矛盾绝对比婆婆与儿媳妇之间的矛盾要小的多,也少的多。
那时的联姻既维系了与娘家的关系,又可以让年迈的太婆婆,和新进门尚未站稳脚跟的孙媳妇自然而然的站在同一立场上。
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可这样的想法,王氏看来却是没有的。她又哪里能想到这些呢。
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且不说别的,只要王氏这个做婆婆的给儿子纳妾,或是让儿媳妇立规矩什么的,娇生惯养的儿媳妇,能不向自己的亲爹妈诉委屈?
噢,她想起来。她这位弟妹要迎娶的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
张氏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