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5 / 6)
张家人不明白,接到消息的史氏却是知道的,张家百年大族,儿孙皆是科举出仕,这老大媳妇儿是心疼家中父兄遭过的罪呢。
史氏挥退送消息进来的赖大家的,便不再思虑此事。
唐朝那丫头说得对,‘要想人前显贵,人后势必遭罪’,人家张家舍得出儿孙,所以高官厚禄,便是出嫁的闺女在婆家都有脸面,他们贾家儿孙应该努力了。他们都老,也护不了他们几时了。趁着家中还有几分脸面,也比那些没有根基的寒门学子强些。
都说无心插柳,柳成阴。唐朝的神来一笔,倒是让贾家儿郎的科举之路在起点上,竟比别人轻松顺利了一些。
毕竟那样的情况,他们在家里都是经历过的。再去考场,也不过是那么一回事罢了。
后来,也可能是贾家人带来的习惯,从贾家人那代开始,每个进考场的学子,都会在进入考场之初,先行动手清理号舍的卫生,然后才会坐下来,打开考卷。
泥妹呀,这朝廷的号舍就是大气,有范。比贾家的模拟号干净多了。嗯,就连耗子都没有一只呢。
时间匆匆而过,仿佛昨天还在讨论科举号舍的事情,时间便已经过去了三年了。
这一年,是李漱考上秀才的第二年。当年贾瑚兄弟带着李漱等人同回原籍科举。贾瑚考中了举人,其他人也都考中了秀才。在同一期举人试中,却都名落孙山。这两年都在努力读书,准备下一次,一举中的呢。
而这一年,唐朝二十五岁,在正月里生了第三胎,二子唐净。
因着过继给唐家,故而取名‘唐净’。这是继李凝之后,唐婆子的又一块心头宝。
还有因为二房的太太王氏要老蚌生珠了。所以唐朝同时也知道了,这一年,也是红楼正式开始的一年。
只是时间飞逝,在唐朝的小儿子刚过了百天,二房的奶奶王氏便被妾室冲撞,难产了。
贾政其人,唐朝在来到这里之前,跟许多人一样,认为此人是个假道学,真真正正的伪君子。占着袭爵长子的上房,一住便是多年,可见也是心里有想头的。
但经过这些年的了解,这位贾存周同志是真的迂腐,呆板的。有些个愚孝到是真的。就拿王氏难产这件事情来说吧。
书房侍候的二等丫头趁着主母怀孕之时,借机爬床。这位政老爷一听是自家夫人安排的,就真的收下了。
其后还在第二天去见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