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3 / 9)
三足鼎立的局面。让赵姨娘和邢氏都没有办法将眼中放到宝玉的身上。
当然,这一次为了安全起见,元春是从头至尾都没有露面的,用的人也是分工合作的。一人去青楼赎人,一人去乡下买丫头。另外一人在将打扮成村姑的青倌托给人伢子,卖给荣国府。
最后将真正的村姑送到周瑞两口子所在的庄子里。而那份青倌的真正卖身契却被元春妥善的收好,藏在一支空心的簪子里。
虽然这些事情,一伙人便能全部办妥。但元春却是吸取了教训。让每个人干一点,而三人却是从来不相识的,分属各个庄子上的。
每人的活计干完,立即回到自己所在的庄子。所以,除了最后的人,谁也不知道那青倌的下落。而最后的人,虽知道有个人进了荣国府,却又不知道真正的身份。
一重重下来,很简单的事情,便让元春弄得非常的复杂化。也不知道这么做真的会一如她所想的万无一失吗?
不过至少可以保证,进府的那位小清倌至始至终都不知道她能进府,是有元春在背后操作。
而张氏一干人,竟然也在这样那样乱七八遭的情况下,忽略了元春在里面做的手脚。若是知道元春的行动,势必要将元春回炉重塑的。
张氏会告诉此时还洋洋得意的元春,这样的事情,就应该只找一个人全全出面负责,而非故作神密的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事分轻重缓急,方法也应选择最简单稳妥的才好。事情的步骤多了,环节上就很难更准确的把握。也更容易出现纰漏。
拿着清倌的卖身契,又能有多大的约束力。此事想法很好,做法和重点却是没抓住。幸好这次进宫,有张氏保驾护航,少走了许多的冤枉路。不然有她吃苦头的时候。
十五岁的元春,还是太年轻了。毕竟阅历和经验,是没办法去教导的。他只能在实践中慢慢领悟和掌握。
当然这世上还有一种人,能将阴谋走出阳谋的程度来。也许元春便继承了这种体质,一如原著中的王氏……
对于贾政又纳新宠的事情,唐朝是没放在心上的。谁让这位二老爷在唐朝心中的下限值 ,一直不是很高呢。再做出什么超过下限的事情,在唐朝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当二房当家主母不慈虐待新人,致使新人晕厥。得势的老人仗着有儿有女,欺负新人的事情一出,二老爷贾政犹如‘天神’一般出现,英雄救美等等的消息传出来后,唐朝就算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