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栋梁摧折 (1)(22 / 22)
以安定大局。陛下果然明察照准,老臣可当即自裁,死而无憾矣!陛下若心存疑虑,愿陛下召老臣咸阳面陈,或复明诏,老臣当坦陈无讳。
草原长风送来阵阵鸡鸣时,蒙恬搁下了大笔。
原本,蒙恬尚打算给李斯一信,请李斯设法匡正皇帝陛下之误断,然终于没有提笔。在满朝大臣中,蒙恬与王翦、李斯渊源最深。王氏、蒙氏、李氏,既是最早追随秦王的三大栋梁人物,也是帝国时期最为显赫的三大功勋家族。虽说李斯因吕不韦原因多有跌宕,入庙堂用事的时间稍晚,但若以秦王问对为开端,则无疑是秦王早已谋定的庙堂之才。而无论是王翦还是李斯,都是少年蒙恬为少年秦王发掘引荐的。蒙恬的竭诚举才,大大改变了蒙氏家族素不斡旋人事的中立君子之风,使蒙氏家族不期成为秦王新政集团的“制弓鱼胶”。然则,蒙氏声望日隆的同时,也有着常人难以体察的难堪。
这种难堪,恰恰来自于李斯方面。
在帝国三大功勋家族中,蒙氏兄弟与王氏父子坦诚和谐,其笃厚的交谊与不自觉的默契,几乎是水乳交融的。王翦年长,对君对臣对国事,都有进退斡旋之思虑,故在以年青奋发之士为主的秦国庙堂重臣中,颇显世故之风。然则,蒙恬与王翦交,却始终是心底踏实的。因为,王翦秉性有一种无法改变的根基——对大事绝不让步。也就是说,王翦对非关大局的小事不乏虚与周旋,然对关乎邦国命运的大事,身为大臣的王翦却是最为强硬的。这一点,王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