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临别吐真情(2 / 4)
。”
两人一起走出来,来到附近的公园。张明折下一支柳枝,问露西:“露西,知道这折柳意味着什么吗?“露西说:“我只知道与离别有关。具体什么意思,我还不懂。“看来,这外国人可以学得中国的语言的皮毛,要想通晓中国文化却是非常不易。
张明说:“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露西说:“我懂了!张明,你真博学!这么说,你是舍不得我离开吗?你怎么知道我要离开了?”
张明本来是想告诉她自己要离开了,谁知道露西也要离开了。
他说:“露西,你真的要离开中国了吗?”
露西说:“我父亲就要回国任职了,所以我也必须跟着回去。”
张明叹道:“其实我也要走了!我的学习已经结束了,我要重新开始工作了。”
露西有些伤感,说:“张明,在中国这段时间,我有两个大的收获。一是学习了一口流利的中文,第二是交了你这个中国朋友。张明,以后我会想你的!”
张明说:“在北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