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2 / 6)
,多么不懂人情世故。如果院长知道,哈丽雅特是最不应该被牵扯进这件事的人(如果对她还心存怜悯的话),应该会为自己写这封信而后悔吧;甚至,她不应该把哈丽雅特牵扯进牛津,以及什鲁斯伯里学院——
以及什鲁斯伯里学院——特别是,学宴。这才是重点。哈丽雅特在袖子里发现的那封信就是在什鲁斯伯里学院的学宴上被放进去的。不仅如此,她在四方院里还捡到了一幅画。这——信、画或者两个一起——仅仅是她和这个世界纠缠不清的纠葛的一部分吗?或者这和后来学院发生的一系列怪事是相关的?什鲁斯伯里好像不太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出两个疯子。但如果这两件混账事都是同一个疯子干的,那么她的这件私事对学院也很重要,无论如何,她最起码也必须把她知道的事说出来。当个人的感情要服从于公众的需要时,当然会有些痛楚。这件事也算其中之一吧。
绞杀交情(14)
她很勉强地拿起话筒,给牛津打了一个电话。在她等待电话接通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件事。院长在信中并没有对那些匿名信做进一步的说明,只是说她们认为有些学生对教研室的成员很反感,而且那个肇事者应该是校内人士。所以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这也许是大学生们捣乱的恶行。不过,院长此时还完全不知道哈丽雅特这边发生的事。歪曲的和受约束的想法会很容易就折返过来伤了自己。“酸腐的老处女”、“非正常的生活”、“半疯的老姑娘”、“食欲和其他欲望双重压抑”、“不健康的氛围”——这样的词一股脑儿冒出来。这就是在山坡之塔里的生活情景吗?这会不会就像是《寻欢之风》①里阿塔莉娅夫人的塔——那失败,堕落以及疯癫的最终归宿?“若君唯有睁只眼闭只眼,便能浑身坦荡”——但从生理常识来讲,人有可能只有一只眼睛吗?“你要拿那些情感和理智都被诅咒的人怎么办呢?”对于这些人来说,一定得有立体的视野;不过这对谁来说是不必要的呢?(这是一个很蹩脚的文字游戏,但却是有意义的。)呵,然后,关于选择一条生活之路呢?难道一个人终究要寻找一种妥协的方式,只不过为了保持心智健全?那么这人注定永远要和这场可悲的内心冲突结缘了,并且血液里翻滚的都是令人费解的噪声和衣服——而且,她郁郁寡欢地苦思冥想,仿佛是一枚成色不足的铸币,或是一个效率衰退、每况愈下的政府——这是战争常见的后果。
①在《寻欢之风》(frolic wind)一书中,阿塔莉娅是位皇后,杀死了所有和她争夺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