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和本章这里说一下,我的这篇小说是重生复仇+种田。 (14)(14 / 24)
呢。才高兴了不大一会,就有人寻到鱼塘来给你大哥说亲。”
给杨鸿说亲……
杨雁回和杨鹤怔了好大一会,忽然便齐齐大笑起来。
闵氏道:“有什么好笑?我想起来便有气。”
杨雁回道:“那罗姑娘比大哥还要大一岁呢。”
闵氏道:“媒人说了,大一岁不算什么,年纪很般配。还说那罗家是耕读传家,且那罗朝霞是秦老太太的侄孙女,咱家不过是给秦府送鱼的,这亲事是咱家高攀了。真是混账东西,这是欺我不知道她家底细呢?!罗家当初分家,那老二看京里的生药铺子生意红火,死活要了铺子。那老大是个不爱操心的,便依了弟弟。谁知罗老二竟还巴望上哥哥的地了!乡里乡亲的,谁还不知道罗家二房的地是怎么来的?一家子还好意思从京城搬回留各庄,还腆着脸说自家是耕读传家!我想想便觉恶心。”
杨雁回又问:“她家既有铺子又有地,京城和留各庄都有宅子,手里少说也有个千把两银子。说起来,还是秦老太太的娘家亲戚。罗姑娘又生得出挑。怎地来跟咱家说亲?那样利欲熏心的人家,不应该指着女儿高嫁么?”
竟还是女方倒贴。媒人上门前,还寻了借口,先让闵氏相看了自家闺女一番。
难道真如胡喜梅所说,因为让人退了亲,家里又坏了名声,所以不好再说亲了?可事情发生在留各庄,罗朝霞家早就在京里生活了。在京中另觅一户不知她家根底的人家不就好了?
闵氏道:“我寻思着,大约是罗家二房在京里的生意做不下去了。”
杨雁回一想,深以为然。否则罗家二房为何从京中那等风流繁华之地,重又搬回乡村?就他们家那行事,可不是淡泊名利的人家。
杨鹤问道:“娘是怎么跟那媒人说的?”
闵氏道:“自然是婉拒了。那罗家的女儿千不好万不好,咱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念在她是秦老太太的侄孙女,也不能将话说的太难听。”
这门亲戚,秦老太太喜不喜欢是一回事,可到底确实是她的亲戚。
杨雁回道:“可我看那罗家还未死心,如若不然,那罗朝霞早该避着咱们,哪里还能过来说话?”这也太不知羞了。
闵氏道:“死不死心,我也绝不要这样的女孩儿做媳妇儿。”
杨雁回笑道:“大哥前程远大,他的亲事,娘不必过早定下。待日后大哥考个进士光耀门楣,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