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门客(3 / 4)
后人,难怪越来越强盛了。”
在秦子楚的印象中,既然有“廉颇”,那么就一定有听信谗言,觉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案是“老了,打不动战争”的软耳朵赵王。
他忽然和平原君心有灵犀了。
秦子楚紧跟着说:“赵国名将辈出,可惜赵王实在是……”
话到一半,秦子楚猛然住口,想起对面的平原君本就是赵国人,看着他的眼神霎时变得尴尬不已。
平原君一直是个宽容大度的长者,经历了赵国的起起落落,他心境十分平和,被秦子楚直白的点出赵国国主性格缺陷也不显得愤怒。
只是无论如何,平原君是没办法不觉得哀伤的。
他苦笑着说:“我赵国国主如何,竟然已经街头巷闻了。”
秦子楚知道这个话题不能再说了。
他略作考虑后,把话题扯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头,诚恳的询问:“子楚此番迁出咸阳宫是想要养些门客,平原君往日门客三千,各个才能出众。子楚希望能够为此得到平原君的指点,如何分辨这些人何为贤?何为愚?”
平原君闻言笑了起来,平静的说:“公子觉得什么样的人是贤?什么样的是愚呢?”
秦子楚被平原君问得哑然无声,沉思许久之后才说:“我能够用得上的人,才是有用的人,剩下的人,哪怕才能再出众,对我而言,不过是浪费粮食罢了。”
他说完话,立刻觉得自己明白了平原君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秦子楚向平原君叩谢道:“多谢平原君指点。”
没想到平原君却对他摆了摆手,不赞同的说:“我并非这样的意思,公子误会了。”
秦子楚不解的看向平原君,虚心的说:“愿闻其详。”
平原君指着秦子楚看过的竹简说:“难道公子读过的书,都对您有用么?显然不是这样。如公子所想,觉得什么有需要才去收拢人才,天下贤士怎么会觉得公子诚心诚意,而不是功利的只看重了他们的一点点作用,用过之后又要被公子抛弃呢?唯有不计类别,对有才者全部都恭敬以待,天下贤士才会归顺于公子。公子之前想得太狭隘了。”
秦子楚立刻明白了平原君的意思,恍然大悟道:“兼收并蓄。”
平原君听到秦子楚的话,霎时为了他强大的归纳能力而惊讶,对秦子楚真心诚意的夸奖:“子楚公子机智过人。正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