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兵临城下(4 / 5)
赋税改革,你听听看是否可行。”
提起正事,嬴政跟着露出认真的神色,点点了头。
秦子楚立刻说:“每年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都会提前将雨水是否充沛或者过多上报,事实上,春秋两季耕作,我们都能够因此而提前推测出是否会丰收。”
嬴政听后虽然不解秦子楚为何将赋税改革与天象项链,却还是安静而专注的听着他的话。
秦子楚继续说:“郑国渠竣工之后,我让官员特意测算过。整个关中腹地郑国渠修成后,除非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否则全境都不会再缺少水源,也就是说每年的产量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而我们收取税收大多是直接从百姓手中征粮。”
说到此处,秦子楚笑了起来。
他玩味的说:“阿正,你注意到了么?若是直说提高赋税会引起民怨,可不提升的话,相对于产量而言,我们拿到手的赋税反而变少了。”
秦子楚话到此处,嬴政已经明白他要做什么了。
两人对视一眼后,秦子楚心情极好的说:“此后各地可以按照比例征粮。不,我的意思不是现在收八成,日后还征收八成,而是计算出百姓每年不饿死人的底线数字,详细划定丰年、平年和灾年的税收比例。若是遇上了灾年,也好按照受灾程度有例可循,直接按照规定的比例降低税收数量,省得朝堂之上为了减免多少赋税而争执不休,浪费更多时间。如此一来,哪怕国家吃些亏,至少不会导致民怨沸腾——吃饱了肚子的人,脾气总是更好,抱怨也更少的。”
嬴政想了一会,点点头。
他干脆的交代:“此事交由范睢相国和彰黎先生主持。让他们带着其他大臣详细讨论一番,将可能出现的麻烦都一一列出来,思索出解决之道。税收乃是重大的事情,我们不能急着改变。”
秦子楚点点头,赞同道:“好。”
说完话,他有点腼腆的笑了起来,低声说:“若不是秦国将商君变法坚持了下来,我也不敢随便把自己的各种想法都告诉你,眼下能够有些帮助真是太好了。对了,既然郑国渠修建完成了,郑国就闲下来了。赵国已经变成了我们大秦的领土,但赵国境内的水利设施也不够良好,因此今年才会因为旱灾而死伤如此严重。我考虑继续将郑国继续派往赵国,为当地百姓修筑水渠。可目前赵国的青壮绝大部分都被李牧领着抵御匈奴,剩下的也交到了蒙骜手中修筑长城,巨大的人力缺口已经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