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完) (1)(10 / 24)
,但这帮水匪贪得无厌,不少富人在央土捧金银也换不到一斗米粮,不得已逃入东海,赤炼堂按人头收取过路费,一人价值千金……」
「将军为何驱赶难民?」
耿照没等他说完,猛地打断,连慕容柔都不禁抬眸,罕有地一怔。少年忍着满腔血怒,捏得双拳格格作响,即使极力压抑,口吻仍十分激动:「朝廷昏聩,苛待难民,倒也还罢了。将军心系百姓、刚直不阿,行所当为,不惧权贵,东海方有今日之盛!若连将军也无怜悯之心,老百姓将何去何从?您方才说了,图上粒米,关乎万民!这白色的记号之下,代表的是多少条无辜性命,将军难道都顾不上了么?」
慕容柔由着他说完,脸色反而稍见和缓;默然片刻,才平静地开了口。「你以为难民再多,能不能多过东海道的百姓?」
「自是不能!但这又——」
「若为这帮难民牺牲东海的百姓,你以为如何?」
「属……属下不明白……」
「那我说与你明白。仔细听好了。」
慕容柔敛起蔑容,神情静肃。
「我是人臣,是天子的家奴,东海从来就不是我的,我不过代主人牧民罢了。皇上要兵、要地,甚至要我的性命,一句话就够了,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连皇上也不明白。
「他们以为要从我手中拿回兵权领地,须有个打仗的好理由,甚至有必要在东海打一仗。那些一辈子没上过战场的人,为皇上一纸诏书就能取回之物,想方设法,要在东海同我打上一仗——这正是我极力想避免的。」
耿照有些明白了。被驱赶入东海的难民,是最好的兴兵借口。他在流影城执敬司的时日不长,却见过不少官场作派,知道「大不讳」的厉害。当日在挽香斋中庭,独孤天威之子独孤峰便以「讽政」为由,妄想给老胡扣大帽子;镇北将军染苍群身为太宗皇帝的心腹,恩宠冠绝群僚,他于婴垣大山三岁不进、屯兵筑城时,也差点落得刀锯鼎烹的下场。
慕容柔多年来不动如山,非是朝廷不为,盖因他律己之严,不同一般,实在抓不到什么把柄,然而一与流民掺和,能做的文章就多了。「招辑流亡」向来是最典型的反迹,几万流民涌入东海,全教慕容给安置下来,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想出这条计策的人,必然十分了解慕容柔,甚至看透了他,明白以苛烈闻名的镇东将军并不如外在所示,不会对难民无动于衷。否则撞在长镇侯郭定这种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