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完) (3)(19 / 23)
,连门扉都不易推开。耿照试着打开一间,涌出的灰浪活像是一场雪崩,两人灰头土脸奔回廊庑起处,掩鼻待弥漫的灰翳沉落,才得继续深入。
自此耿照打消了开门的念头,反正镂空的窗格仍能略窥室内情景。石室后进里空荡荡的,书架倒得七零八落,仿佛前院尚有人活动的久远以前,此处便已废弃,衰败得特别厉害。
流影城也有这样的书库,规模更大,耿照经常出入,并不陌生。
“这儿不像有人住的模样。”
他叹了口气,抬望着几乎叠到横梁下方的一捆捆竹简,喃喃道:“红儿,说不定咱们想错啦。这座大屋是库房,用来贮放经典,并没有第三位同修的前辈。”
两人置身左厢头一间房,这儿距离中堂最近,屋内保存的情况几乎是最好的,才特别选它一探。
染红霞摒住呼吸,凑近书架仔细观视;绕行几匝,嫣然一笑。
“叫‘红姊’。她眸中闪过一抹狡黠,隐有几分得意。这神情在宝宝锦儿身上司空见惯,每当恶作剧得逞,又或打着什么坏主意,总能见到这样的淘气慧黠,于稳重的染红霞却十分希罕。
耿照先是一愣,片刻会过意来,笑道:“红儿有什么发现?”
“是红姊!”染红霞义正言辞纠正他。“架上刻得有字,你瞧。”
纤指之所至,比着“道门武部之七”几个小字,字迹大开大阖,宛若剑痕,较瀑布石壁的题刻略显稚拙,遒劲亦多有不如,但确是出自五阴大师的手笔。
顺着染红霞的引导,他又在隔壁书架发现“儒门武部若干”的墨字,与救活斋题匾如出一辙。袁悲田书法造诣极佳,全无五阴大师两处字迹的生熟之别,更是好认。
“证据”却在第三座架上。“释门武部”的记号,来自一个全然陌生的笔迹:袁悲田之字近于行草,笔势飞动、俊迈昂扬,此人却是端正工整的中楷,一丝不苟,可比雕版。
耿照没学过书法,说不出两者的区别,但屋外木桩的半个“庵”字亦是端正的大楷,总不会是袁、盛突然转了性子,写出截然两样的笔迹。如此染红霞推论有据,在胤丹书胤丹书闯入之前,谷内却有第三位不知名的高手,至少与二人平起平坐,一起整理了屋中所藏。
这人离开后,所有形迹亦随之消失,一如被拦腰削断的木桩。
是这位高人亲手抹去,还是五阴大师、甚至是袁悲田所为?三人最终是不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