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部分(6 / 7)
想到九王爷,祈世子不觉有些头痛。对皇上来说,九王即是他的良师益友,又是他的骨肉至亲。先帝体弱
多病,又因先后之事,多少对这他心存荠蒂,皇上几乎可说是九王一手带大的。最后九王为了保住皇上能
坐稳龙庭,自动退隐山泉。皇上虽不说,但心下已然将九王当成另一个父亲。然而今日,为了朝庭安宁,
天下免沦烽火,不得不亲自对九王昔年的下属们出手。皇上心中,真如表面上的无动于衷么?
另外便是,九王为家国之利,为皇上付出了这么多,现在伦王之败虽是自造孽,但骨肉亲情,天伦之乐,
九王真的能看开么?!真能为此冷眼看着唯一的子?走上败亡之路?!一旦九王心存不忍,出手相助伦王
,皇上要如何面对这个教导他权谋机变,亦师亦父的长辈?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是没错。
但要怎么做呢?!
祈世子苦笑,想想要往哪里拉些替死鬼来陪自己倒霉。
轩辕思量了片刻,又问祈世子。“边关反应如何?”
“回皇上,车骑将军李敖接到圣旨后,说是边关近日异变突起,以孙子‘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为由,拒
绝交出兵权。宰相写了篇‘夫将者国之辅也’扔了过去,效果如何因为文书尚在路上,不得而知。”祈世
子说着,轩辕翻了个白眼。
李敖的话翻白了说就是——一国之君不明形势乱下命令会危害到军队的三件事情:不能了解军队的进退而
强令进退、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
将士们就会感到困疑而无所适从,那时塞外趁机进犯,便是自取灭亡了。
这话说得狠,却也不无道理。问题是边关一日不收服,便得时刻担心着伦王引塞外联军入侵。九王对李敖
恩同再造,届时李敖是极有可能就此投向伦王一方大开关门的。
李敖绝对是个难得的人才,不然也不能以委以镇守边关的重任。他此刻多少还是心念百姓,不愿轻燃烽火
,尚在观望状态。不下个马威,让他知道伦王方面是没指望的事,他是不可能乖乖当个旁观者。不过这个
马威要是下个不好,却怕是反效果……想到这,轩辕挑了挑眉,突然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