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部分(6 / 6)
子,国库一时半会儿恐怕难以周转。更可笑的是,一场仗打下来,两国的国土基本没变,还是老样子。
“那怎么办呢?灾民还是要救啊!于是县守想到了当地商贾。上报请示后,皇上同意向商人征粮,并许诺朝廷将对有贡献的商人以褒奖。这位单老板听到消息,第一个带头捐粮,还捐得挺多。但他捐的都是陈粮坏粮,拿到手里有一大部分已经不能食用。”
“这人真坏!”
“就是就是……”
书生微微一笑,接着说:“是啊,很坏,而且狡猾!官府质问时,他推脱这坏粮不是他捐的,他捐的都是好粮。因为当时赈灾的事一团乱,接受钱粮的仓官又是新手,记录不详细,查不出各个商贾的捐粮入了哪个仓,以致虽然怀疑他,但毫无办法。单商人洋洋得意,不仅没花什么钱,还得了朝廷的封号……”
众人唏嘘。
“就在官府为难之际,来了个外地人,看起来也是个大商贾,十分气派,到涿县的第一天便因其奢华的排场惊动了所有名流。更难得的是,他听到见到当地灾情后,立即表示愿捐粮千石,官员百姓都十分高兴。”
大家也很高兴,好像自己是灾民似的如释重负。
“但他说因为是自己临时起意,所以筹粮还要几日时间,这几日正好和当地的商贾谈生意。他这人很奇怪,请了所有大贾名流饮宴,欣赏他的珍藏,却只字不提生意。但宴会过后,他仿佛一夜之间对涿县有了解了,该谈什么生意找什么人,清楚至极。大家都奇怪他是怎么知道的,甚至每人能谈得起多大笔的生意都把握得准确无比。”
“为什么?”有人奇怪。
书生微笑:“大家都奇怪吧,那些商人更奇怪,还很恐慌。毕竟,生意还没谈就被人知了底细可不怎么愉快,尤其是那个小心眼的单大商。他多方打听,又向其本人询问,下了很大的功夫。终于,那外地商人被他请来的美人灌醉了酒,酒后失言吐露了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