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再见吧,巴学园(10 / 13)
的井上园子和野边地瓜丸等人。
在成蹊小学期间,小林先生为小学生们写了适合孩子们的喜剧歌剧,三菱财阀岩崎小弥太男爵看了这出歌剧之后深为感动,决定资助小林先生去欧洲,考察那里的教育情况。岩崎男爵(他是我的一位故友泽田美喜的父亲的表兄弟,泽田现供职于伊丽莎白·桑德斯中心)也是这所独特的小学的创办者,他还从财力上资助了山田耕作等多位艺术家。小林先生当时正为音乐教育、儿童教育中的很多问题而烦扰,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项资助,初次西行欧洲,学习教育学。那是在大正十二年(1924年),先生当时三十岁。
然后,就像《韵律操》那一篇中所说的,小林先生见到了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道格拉斯,来到了他在巴黎开设的学校中,直接向道格拉斯先生学习。另外,小林先生还参观了好多所小学,两年后返回日本。小林先生回到日本之后,立刻与赞同自己的幼儿教育主张的小原国芳先生,共同创办了成城幼儿园。后来,小原先生创立了玉川学园,小林先生则创立了巴学园。
在开办成城幼儿园的时候,小林先生总是对幼儿园的老师说:“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得多。”小林先生创办的这个幼儿园,和以前的幼儿园都大不相同。
昭和五年(1930年),小林先生第二次去欧洲。因为先生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感觉到有必要进一步学习韵律学,于是再次回到道格拉斯先生那里。在欧洲,小林先生又考察了好多学校,决定要真正地开始创办自己的小学,于一年后回国。
昭和十二年(1937年),小林先生创办了巴幼儿园和巴学园(小学),并且成立了日本韵律学协会。
很多人知道小林先生是“将韵律学普及到日本的人”,并且研究他的人也不少。但要说到小林先生具体是怎样进行儿童教育的,除了当时我们这些小学生,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三年前,小原先生也去世了。而且,这本书中出现的丸山老师,还有和小林先生在同一时期受教于道格拉斯的石井漠先生,都已经去世了。
战后小林先生教过的学生中,有人说“先生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我回想起在巴学园的时候,经常高高兴兴地和我们说话的小林先生,想到先生一定是在战后有太多悲伤的事情,才变得沉默的吧?想到这些,我不禁十分悲哀。而且,如书中所言,小林先生在巴学园的废墟上担任国立幼儿园的园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