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 4)
种忧郁的、过分压抑的平静。
“我没什么。”
张起灵侧了侧头。
“你……病好了?”
“我好很多了,”吴邪坐回洞口的石块上,“谢谢。”他讲这些话的时候,耳根有些异样的红。那天他固然烧昏了头,但经历过的事情总归是没有忘的。
“对了,”张起灵收回目光,又把它投向地面,“你怎么知道我们……曾经待过驻印部队?”
“你的枪套里塞的不就是部队的合影吗?”
吴邪朝他的腰间示意了一番,他也领悟了,嘴角浮现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张起灵一向没有什么表情,更谈不上爱笑,这还是吴邪第一次看见他笑。他呆了呆,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我不问了。”他讲。
张起灵垂下头。
每当探究前人的思绪,我们都会发觉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隔着时间和空间的无形之墙,我们的目光往往会缺乏感性的情愫,取而代之的是依靠逻辑进行的猜想。
可人本身并非是只靠着那种东西来活着的。
每每翻着黎簇给我的照片,我都会涌起一股强烈的失落感:这种感觉不是我自己的,而是来自照片上的人们。
我看着桌上放的那张驻印部队的照片,前几天黎簇把它拿给我,并且告诉我第一排中间站的人就是张起灵。可当我看过去时,总不由自主地觉得那上面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同样的年轻的脸庞,同样的眼睛,同样的慢慢冰冷的身躯。
死一个人这么简单的事情发生了成千上万次,他们到底是怎么习惯的?我问给我自己,也问给他们,然而无人回答,只有那几十双眼睛始终无言地注视着我。
除了照片,黎簇还带来了一本笔记本,他说,这是张起灵的笔记。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拿到手就掀开了。往常黎簇给我带来的基本是吴邪的口述,或者是有关吴邪的事情,关于张起灵的则很少,我第一次知道他还会记笔记。
张起灵的记录风格非常简洁,乍看之下很像新华社的新闻稿,翻了又翻,大部分都是当天做了些什么,很少有别的东西在,这使我对他产生了一种固定的印象:这是个很地道的军人,守序,严谨,除此之外,我就猜不出来了,只能继续往下看。
翻了半天,我的动作在某一页上停下了:
一九四九年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