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后记:历史不会同情我们(2 / 5)
小说的本身,故事的本身,是基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一种提炼,即使是同人小说,这个定律仍然存在。以前跟一位朋友聊天时,她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不能从小说里得到慰藉,我们还能从哪里得到呢?我想,这可能是绝大部分在看见《滚滚红尘》的第一刻起就因为它的背景而害怕被虐的读者们所共有的一种心情。有读者对我说,她不敢看,那个时代的故事好像没有不虐的,我想说,其实不是这样,中国的古诗词里经常有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反过来说,哀景写乐情也一样可以做到,我们依然有很多作品做到了这一点,而我没有做到,是我所知甚浅、笔力纤弱所致,希望读者朋友们不要因此而对民国前后的背景的文留下什么定性的看法,否则的话,别的作者未免太无辜了。
作为作者来说,我的职责其实只有一个,是讲好故事,除此以外,跳出故事之外,对自己写过的东西大发阐释,或者字斟句酌地跟读者们进行阅读理解上的互相角力,这些做法在我看来似乎都有些不够风度,而另一方面,有些事情是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十分纠结的,总觉得不说也不行,到了此刻,我决定抛开作者的身份,仅仅作为读者来看待这篇文章。这一方面,是因为转换视角有利于我重新检阅它,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作为读者时的态度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作为作者的态度,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作者的第一位读者。
我作为读者而言,对BE或者HE的态度,先前已经阐明了;现在,我想说一说我个人对虐的看法。
虐这个词,在连载的过程中,我听见过很多次,非常多次,有很多人跟我说过这个词,还有人,委婉善意地劝说我不要再往下写了,她担心的是,我“再这样虐下去会没有人来看”,这样的提议固然是善意的,但与我本人的意志并不合,我在有些时候会表现得非常自我,乃至于无视别人的意愿;然而今时今日,在《滚滚红尘》已经完结的情况下,我不妨稍微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为什么要无视读者们的想法而“虐”下去,这里的理由有两个,我且一说:头一个,历史不允许我这样做;再一个,是我不认为“挨打、生病”算虐的表现。
当我开始写一个故事的时候,我并不会事先为这个故事埋好框架(这也是我本人很抵触一些会签约写手的网站要求写手交作品大纲的原因),在我个人的认知里,一个人的命运,很多时候是他的个性造成的,俄狄浦斯王的遭遇难道是作者硬凹出来的吗?我看也不像啊,难道不是因为“他就是会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