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4)(8 / 24)
是他失而复得的嫡子。他会慢慢长大,长得很想他这个阿玛。然后他一定要亲自教儿子读书习字,骑马射箭。想起下午在书房得到的消息,广州那边洋人的动作不断。福寿膏已经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甚至京里的都有旗人在抽。
胤禛非常气愤,但也知道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建功立业且不会被皇阿玛猜忌。可以说这辈子胤禛虽然不想争破头,但他从没想过因为自己而委屈了福晋和孩子。
如何不被皇阿玛和太子猜忌,还要不被人看不起,一直是重生后的胤禛在琢磨的事儿。而南方正是最好的机会,尤其是最偏南的地带。
洋人一向不被皇阿玛看重,自己抓住这方面的机会,干出点业绩来。摸了下儿子的脸,方才旖旎的心思早已烟消云散。为了晖儿和福晋,他也该加把劲儿——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小青飞飞的手榴弹、me礽erjul礽a的两颗地雷~
第七十章
有了目标,四爷也忙了起来。他本就不是耽于渔色之人,前世之所以宠李氏,完全是看着顺眼用着习惯。这辈子宠爱的人换成了福晋,自然夹杂了一份尊重在里面,他的态度要郑重许多。
虽然自身有需要,但他的需要还没有那么强烈。儿子离不开福晋,他也拉不下脸当着儿子的面做那档子事。至于侍妾格格,他怕再生几个病秧子或者不成器的出来,真真不敢碰,所以这事儿也就慢慢放下了。
只是这样一来苦了苏培盛,每早起来他都得避开旁人给四爷洗亵衣。好在天渐渐暖和起来,井水也不是很凉。
大清在对外政策上完全沿袭了前明的思路,天朝上邦的观念不是一时可以扭转的。胤禛每日把自己关在书房,对外说是研习佛理,其实是在看着南方沿海传来的资料。
十三洋行这几年发展的很不错,朝廷对南方的掌控力没有那么强。凭借前世的经验,胤禛派出去的的粘杆深入沿海各处,提供了许多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越是了解得多,他就越是忧愁。洋人在逐渐扩张,皇阿玛却对此不置一顾。灵魂状态的他,曾经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洋人,端着火铳轻易攻破紫禁城的大门。自认为泱泱大国的大清,竟然保不住自己的国都。平常人都受不了这种屈辱,更不用说做过皇帝的胤禛。
但是他这么想,朝中的大臣们可不会有这种意识。怎么提出来让人重视,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再次看下谍报,胤禛深深地头疼了。
他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