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扼杀苏-27系列(1 / 4)
江汇川和刘浩田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苏-27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这款与美国F-15齐名的一代明机,是苏联航空工业的集大成者,毫无瑕疵的气动布局,超强的空中机动能力,以及无论伦比的持续作战能力,都使其成为三代机中的佼佼者。
就算是在十几年后的21世纪10年代,经过不断改进的苏-27系列战机,依旧能够令敌方丧胆,笑傲苍穹,可以说苏-27除了没有隐身能力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已经达到令人难以企及的程度。
若是这样一款重型战斗机加入中国空军序列,并融入到作战体系当中,势必会让羸弱的中国空军,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最起码也能改变两岸逐渐不对等的空军实力,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东西,只要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放弃。
只是这样一来,迟迟无法形成战斗力的歼轰9就变得异常尴尬了,要知道歼轰9原本的定位就是多功能重型战斗机,只是由于发动机和机体材料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因此最大起飞重量才被限定在22吨左右。
不过相应的改进空间还是预留下来,本来想着等着航空技术日益进步,将歼轰9的性能逐渐提上去,最终达到30吨的重型水平,没成想几年过去了中国航空领域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加之中国与西方的蜜月期结束,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也纷至沓来,更使得继续技术滋养的中国航空业雪上加霜。
原本借着“隐身门”国内航空业内专家还期盼着套弄点美国的先进航空技术,却没想到,以摩根为首的利益集团是履行了他们上位前的承诺,但所提供的不是如使用说明书一般的F-117的“技术资料”,就是曾经专供出口,早已停产多年的F-16/J79的设计图纸,唯一对中国有点用也就是C-2“灰狗”式舰载运输机和C-130“大力神”运输机的全套资料了。
可既便如此,国内方面也不敢全数将这些资料全部用于实践,因为谁都不知道美国人在其中留没留什么后手,不用多,只需一两个小数点出现些许的变化,那就能让好好的一架飞机,变成飞不起来的废铁。
所以相关的鉴别工作是必须进行的,可要将如此浩如烟海的技术资料完全甄别完毕却是一件极为浩大的工程,因此美国方面所提供的航空技术说起来好听,其实也只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很难对当下的航空困局产生推动作用。
对此,中国方面不是没想过继续借由“隐身门”给美方施加压力,可一来美国开始重新调整亚太部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