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名不虚传(2 / 3)
才带动了红釉的发展。
这种发展,到了宣德年间,达到了一个顶峰。圈里的瓷器爱好者都知道,宣德红釉的颜色有一个俗称,叫做“牛血红”,如同刚刚凝固的牛血,颜色很沉稳。
这只盘子的颜色,恰是如此。
唐易拿起看了看,却微微皱了皱眉头。
“唐先生,莫不是有问题?”长谷横草问道。
“长谷先生可曾听过一句话?”
“哪句?”
“色红如日,用白锁口!”
长谷横草点点头,“这就是说宣德红釉器物的。这只盘子,也是周身红釉,口沿留白。”
“这白不是上釉和烧造时形成的,因为宣德红釉的技术已经失传了。”唐易接着说道。
在宣德以后,红釉就停止了生产,明代也偶有几个时期有红釉的器物,但和宣德红釉是没法比的。直到后来清代,才有出现了一种著名的红釉器物:郎窑红。这是因督陶官郎廷极的名字而来。
唐易这句话的意思,自然这就是件仿品了。
“那依唐先生的看法,这白口是?”长谷横草问道。
“这是先经过打磨加工,而后二次处理形成的白口。难度很大,迷惑性很强。华夏民国年间,曾有几件此类宣德红釉的器物流出海外。”唐易解释道。
“但这白口的痕迹和包浆,和釉面一样自然!”长谷横草接着说道。
“如果不做的一样,怎么能叫高仿?”唐易笑笑,“长谷先生可以换一种方法,在弱光下看,可能就会明白。”
一般鉴定,都是光越亮越清晰越好,强光手电也是必备工具之一,但是唐易却说弱光,让长谷横草微微有些惊讶。
不过,他片刻也没耽搁,直接找来一块软布,遮挡了大部分光源,仔细观察起来。
结果,在弱光之下,那盘子的白口,不仅不自然,而且似乎感觉有些刺眼了!
“我明白了!”长谷横草笑道,“唐先生真是名不虚传!”
此时,唐易已经端详起另一件器物来。
这是一件白釉梅瓶。器型小巧,线条流畅,通体白釉。这种白釉是那种纯白,感觉很正,不同于定窑白瓷微微闪青,也不同于枢府白瓷的那种白,更不是永乐甜白。
翻开瓶底,却有一个青花款识:朗唫阁制。
唐易看了看长谷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