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5)
,但沈宝云在空间中却有一个先天的便利条件——高温山洞。
沈宝云惊喜地在小山谷中发现了两个山洞,都是在谷地北方的山岩中,正是中国人喜欢的坐北朝南方向。
这两个山洞一个大一个小,大的有三四百平,从洞口进去直接就是一个山洞。
它旁边的洞穴则有些曲折,从一人多高的洞口进去后,先是一个狭窄的隧道,走不多远还拐了个弯,然后就是一个平坦的洞穴,大概有一百多平米,顶部有一道裂缝,可以透进一些阳光。再往里走又是一小段隧道,然后是一个类似天坑般的地方,有二百多平米,四壁都是陡峭的石崖,石崖在头顶愈来愈合拢,最后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孔洞,整个天坑类似一个倒扣的漏斗。
让沈宝云万分惊喜的是,这块天坑的中央有一眼温泉,温泉并不大,直径估计有五六米,但温度却比较高,沈宝云小心地摸了摸,觉得应该有五六十度。沈宝云知道,这下面一定有地热,她祈祷着自己不要住在火山口上。
由于有温泉,所以这两个山洞的温度都比较高,尤其是那个小山洞,里面的温度已经有三十度了,那个大山洞也有二十几度,沈宝云就利用那个大山洞育种,因为小山洞拐来拐去太麻烦了。
接下来的一周,沈宝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育种、催芽、移栽上面了,除此以外的时间她就找各种资料,研究怎样种植。看得资料越多,沈宝云就对自己能否把这个空间变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庄园感到信心不足,她有些后悔,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进农业大学了,何必学这么个万金油的经贸专业?
经过千辛万苦,沈宝云培育的种子大部分都发芽了,她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栽种在预先划分好的土地上,前面还立着一块块小木牌,写上各种作物的名字,乍一看有点像植物园,没办法,对于各种植物,沈宝云实在分辨不清。沈宝云的种植技术实在是太粗糙简陋,现在只好靠黑土地的天然能力了!
沈宝云打开一个牛皮封面的厚厚的记事本,记载下这一天的观察与收获。这就是她的植物日志了!
沈宝云忽然想到,自己或许应该买一个数码相机,把各种秧苗的成长情况照成图片,然后制作一本图文并茂的种植日志,今后查询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图,更直观了。嗯,一个数码相机两三千块钱,这个周末去买吧。
接下来的几周,沈宝云又栽种下一些果树,瀑布边栽下了一片竹林,湖泊里种下了莲花,甚至连麦苗和水稻她也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