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盐归来(2 / 2)
一击深入,之后便是长长久久地水声四溅,颠簸刺入,暧昧交颈,低吼shen吟......
继羞耻的野外play,院子play,浴室play后,外面的天已大亮,尉祺精神抖擞地根本不像一夜未睡的人,收拾好夏末的身体,穿戴好衣服,将昏睡的夏末带出空间。夏末隐约觉得忘了什么事,什么事呢?
尉祺一路公主抱着夏末回营地,至于劫匪头头的死?呵呵,谁知道呢?物资到何处去了?谁又猜的到呢?
劫匪的帮派散了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用再想报仇的事后夏家村一伙人每天早起挖小坑晒盐,晚上收获今天晒出的盐。到三餐的点上,就一起捕鱼配着干粮热水吃着。晒盐是个人的事,是想单干还是合作都随意,反正最后的产出多少不关他人只是自己的责任。夏末尉祺没有选择挖小坑,反而挖了个中型号的,每天能收获到的只有最上面一层,有人劝阻,两人只是笑笑,继续任性。时间很快就到了半个多月后,众人决定回村。各自统计了自家晒的盐互相暗暗对比着,结果并不比其他人少或多多少。只除了,夏末尉祺一家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俩只挖一俩个中型坑半个多月的收获竟然比他们挖好多个小坑的收获要多收了好几麻袋的盐,要知道农村的麻袋那是一个能装近200斤的东西的。
21世纪中后期农村人基本读完了12年义务教育,但之所以没有继续读下去,无一不是自己不想读了,书已经读不懂了回家务农的,农村生活中说实话其实真正用到的真的不太多,也就渐渐淡忘了那些不常用到的。尉祺夏末晒的更多的原因其实大家都学过:同样的太阳照射下,同样的总面积下,大坑即使只有表层也绝对比多个小坑加起来晒的盐要更多。这就像是经典的同样总面积的披萨,不同大小、不同数量,合不合算的小学数学题。人们潜意识里觉得是对的其实仔细算算就会发现其实是错的。众人恍然大悟。纷纷夸奖夏末尉祺书念的好,真正用到生活里面了。至于上次运盐小队同样挖大坑却晒不够盐则是因为时间短,尺寸过大,太阳也没有这会儿的大,人心不易满足导致的。
一大波人满载而归,一人至少带回400斤盐,用粗制小推车推回了夏家村,路上不是没有被人打过主意,只是他们都准备好干架了,结果他们始终没有出手!不知在忌惮着什么?或许是这一伙的壮汉子?或许是这伙人面色红润一看就不缺吃少食?又或许是因为某些人?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