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榜下捉婿(2 / 6)
极像匪徒。
使节们心里有点突突,这架势不会是有埋伏,要把他们给一锅端了吧?毕竟两国是结了死仇的。
其实,真是高蕃大使多想了。
这是大幸朝,虽然灾难频发,却正值盛世,皇帝英明,吏治清明,百姓生活更富足安乐,有一多半人都读书识字,商业又发达,有钱人多,风气自然也开放地很。
又因这些读书人中进士后,有机会封阁拜相,前途远大,地位尊崇。朝廷不仅尊重官员,给官员们的薪资福利待遇是极好的。特别是楚王得势后,福利更好,有休假有奖金有退休金,还可以得享圣贤殿,扬名千古。
名利双收,简直叫人眼红。
于是放榜高中的进士们,就成了丈人们眼中的“华夏好女婿”“超级绩优股”。
“榜下捉婿”活动,自然是发展起来了的。
在贡院会试发榜之日,各地贵族富绅们全家出动,甚至许多外地的也早早赶来京城,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因为僧多肉少,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榜下捉婿”,渐渐有些权贵重臣人家,也参与了这个活动。
没办法,自己不来抢,好苗子都叫别人抢走了。
而恩科的考生,是真金不换的天子门生,最特殊的一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遇。
关键是……正科是全国举子赶考,有许多考白了头的老人还在继续考试。而皇帝恩科二百多名举子,是由各地推荐的才俊,最大年纪不超过三十,最小的才十七岁……实在是太年轻啦!!
所以,家有适婚女儿的人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在今天抓一个中意的。他们也做了情报工作,今天榜上的举子监生,姓名年纪家庭情况与落脚点,他们早就打听清楚了,保证把中意的举子一抓一个准。
“榜下捉婿”风俗,沐慈所在华国的古代也有,却不想大幸也是如此。这么奇葩的古代成婚方式,听起来也热闹。沐慈并非死宅,他对一切有意思的事物都不会放过。所以沐慈的姨家小表哥王之瑞邀请他过来看放榜,顺便围观热闹……他同意了。
沐慈换了身白衣书生的打扮,悄没声息的驾临了贡院对面一家茶肆。这间茶肆是广陵王的产业,知道楚王过来,就将三楼视野最好的包厢给了他,一眼就能看清楚整个“盛况”。
刚好碰到不愿接待高蕃使节,挑了好日子调休躲了出来,溜达过来看热闹的方如远。
方如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