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迎接伤员,楚王发怒(2 / 7)
献定海州和无数财物给朝廷的事也一并再次做了宣传。
作为《每日朝闻》的编辑窦哲,就负责此次人物专版,状元郎的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为着他自己憋屈的青春,窦哲更欣赏纵横沙场的勇士,于是燃烧了状元的小宇宙,把每一期的人物都写得特别高大上,三言两语间就将读者带入了热血沸腾的场景,巴不得亲临战场,经历着血与火的激情时刻,为国做出应有贡献!!
《每日朝闻》天天加印,天天脱销,天京城附近造纸用的竹子苎麻都被砍光,若非楚王禁止伐木造纸,不知有多少树木要倒霉。
沐广孝,沐永清牵头做的《京报》,更写了一些相关人物的花边趣事,让这些功臣的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亲民,更受大家欢迎。当然也脱销了。
舆论工具很好用,就算梅容是胡子,可老百姓只关心谁让他吃饱穿暖,谁给他们安定生活,连做皇帝的是谁都不太在意的,哪会一直揪着胡子的血统不放。所以民众对梅容的好感度上升了许多,又知道他是有过开疆拓土的海战将军,更是对他倍加赞美。
沐慈再一次使出他提前布局,力挽狂澜的手段——若非早弄出报纸,有了引导舆论的工具,梅容入狱一事还真不好洗白。
这种有备而来的画风,让宫里的德光帝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难怪那么容易抓到梅容,也许……不,肯定!九弟就等着利用梅容入狱一事,欲扬先抑,做一场戏呢。
别说,德光帝还是挺了解沐慈的。
半个月后,梅容被告的罪名进行公审,公审地点并非官署衙门,而是楚王在英烈祠外搭了台子做为军事开放法庭,以后都在这里进行军事公审,任何人都可以去看。
楚地的证据很明显,梅容并没有做过任何中饱私囊的事,反而要求严格,力保每一粒粮食都用做军粮发放到位,而非被将官刮走。又有经手的证人证词,最终判定梅容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见梅容监督运粮,规矩森严,执行细致,不让将官层层伸手,保证了军粮真正用于改善兵士伙食……用膝盖想也知道梅容有功无过,纯粹是得罪了人。
民众对梅容更是肃然起敬,就是骂他的人也一改之前的话风,转而夸奖起他。
至此,在楚王的支持下,这位定海将军利用报纸,利用这次的诬告,完成了惊天大逆转,华丽丽的转身,在广大人民面前树立了光辉正义的形象。甚至有想的深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