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5 / 8)
书的人都来借宿谊手中的“天书”,那缺胳膊少腿的字他们居然连蒙带猜猜出不少,只是那些符号让他们费解。
只是当接受那些符号之后,就跟那宿谊称之为“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公元五百年左右,由印度数学家发明的,只是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被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才叫阿拉伯数字。宿谊要推广,自然要为其正名。
不过宿谊这个文科学渣并不知道印度现在还不叫印度,所以别人也不知道印度数字为什么叫印度数字,后世便简称“印数”,并为其编写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来解释这名字。
“印数”现在已经在青州推广,并且辐射到华国其他地方。就像是“印数”一样,在搞清楚数学书上其他符号之后,这些符号很快就被研究的学者接受,并且教导弟子。在他们新编写的数学书上,也有这些符号的解释。
京城中,皇帝父子三人还在和朝臣们讨论要怎么推行宿谊所说文教方面事宜的时候,宿谊这边已经开始编书,并且在编书的过程中,“学宫”已经将新的数学知识传出,教导学子。许多人都千里迢迢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谁让宿谊在介绍这数学课本的时候装了一下逼,说那是他推算的基础呢?一些人或许对数学不感兴趣,但是对宿谊的“推算”感兴趣,于是抱着学会这个说不定再看看《易经》之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想法,踏破了学宫的门槛。
宿谊派人收门票,收课时费,收书本费,收住宿费等等,赚了盆满钵满。
所以后世那些培训学校赚钱啊,宿谊现在就尝到了甜头。
学习粗浅的知识交费就低,学习高深的知识缴费就高;上大课交费就低,小班教学甚至让人单独讲课收费就高。至于那些没钱的人,没关系,你可以自学。
待我们的教材编写完毕之后,会在各地开办书楼。贫寒学子可以来书楼中借书抄阅,只收笔墨钱,算是公益事业了。
在宿谊手下的工匠已经完善了印刷术之后,书楼已经开展起来,首先在青州州府实行。慕晏当然是打着宿谊的名号,宿谊当然又说这是皇帝的恩赐,皇帝的命令。
皇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声望又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次还是在极其难提升的读书人中。
不过即使宿谊说是皇帝恩赐,但他们还是知道,宿谊在其中也起了极大作用。所以宿谊的声望也有提高。
至少宿谊不仅仅是名士,已经是大家,是公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