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番外一(6 / 8)
传言,但她老妈信了多少克不清楚,那对丈夫怀疑,在此时便已经埋下了。
后来局势越来越紧张,易钊自觉京中越来越危险,便偷偷将易苏送回老家。之后群雄割据,纷纷起兵,易钊想接回家眷,但却被自家兄弟在背后捅了刀子。
他们瞒下了老家情况,只接走了自己家眷,却将嫡母、长嫂和两个侄儿留下了。
原因也简单,嫡母最重易钊,视易钊为亲子。若嫡母在父亲身边,易钊话语权便大。而留下易钊妻子和儿子,更是釜底抽薪之举。
即使那汉朝公主给易钊生了儿子,但汉朝公主地位特殊,他儿子身份也尴尬。且易苏早慧别人不知,易家人却心知肚明,他们更知易苏是老人家最重视的孙儿,更不会将其接走。
不过易苏祖母和母亲都是女中豪杰,她们得知自己被抛弃,且丈夫也靠不住之后,就打包细软,隐姓埋名,居于乡野山村。虽生活苦了些,倒也没遇上什么危险。
易苏此时迅速成熟起来。他虽年幼,却如同成年男子一般,担负起照顾祖母和母亲的责任,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且这时候易苏也发现,自家弟弟易荀并非愚钝,却比愚钝更为难,他似乎心理有些问题,不喜与人交流。
母亲要照顾一家子,压力极大,此时并无精力分于幼子,易苏便担负起教导弟弟的责任。
他与弟弟同吃同住,就像是易钊教导他一样,手把手的教导弟弟读书习字,他牵着弟弟的手,带着弟弟在乡野小路上行走,给弟弟讲述外面精彩的世界。
渐渐,易荀话多了起来,虽只黏着易苏一人,对外人,甚至对母亲、祖母都很是冷淡,但至少能与人正常交流了。
易苏心里那个美啊,好似真把易荀当儿子般了。
在教导弟弟的时候,易苏不忘利用他的技术宅能力,与家中奴仆一同做出许多能减轻家中负担的器械。他还做出兵器和陷阱保护家人,最后乡村都以这家两位女子为首,建立起一个类似于山寨的地方,彼此相互依靠。
虽然这里贫瘠,又非什么道路上,不是战略要地,那些逐鹿的军队几乎不会来到这里,但流匪却不少。他们有了武装,至少不用惧怕流匪。
易苏还偷偷与父亲通信。他在离开之时,父亲给了他一只神奇的信鸽。不知道那信鸽怎么训练的,每次都能完成他与父亲的通信。通过信鸽,易苏将家中事细细讲给父亲听,比如那些叔伯的可恶,比如祖母和母亲的不易,比如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