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西州之行(3 / 4)
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传奇人物。尽管这些人已经被神化了,傅清扬还是隐约能够从这些传说中看到密宗的实力。毕竟,有些传说也未必完全是空穴来风,总要有些依据才对。
例如密宗梧通上师,法名梧通,字全妙,传临济宗竹溪寺眼净老和尚。梧通生于民国七年,离开娘胎落地之时,即颈缠脐带、两膝跪地、双手握拳,有如僧人颈悬念珠,双手合掌拜佛之势,实慧根夙备乘愿再来者也。更为神奇的是梧通上师幼学时,即聪慧过人,灵动机巧,同侪间嬉戏,每装扮佛道礼拜仪式模样,显现出善根宿植。在学校时,即向当时学校老师预言:将来收音机会如香烟盒般大,可置于口袋;在家中高坐即能欣赏电影,不必去戏院;打电话不必经交换机接线,全世界到处都可以通话,并看到对方真面目;电线将全面地下化;又言会发明人体分解术,将人光化,瞬间往返各地,诚轻而易举事,所言之语全证诸事实,无不令人讶其巧思慧心,不与俗同之独特卓见。梧通上师力慕高远,志切宏博,勤阅藏经,苦参禅法,诸方耆宿,莫不赞奖。其后随贡噶老人习密法。然而上师虚怀自御,不自满意,竟而独入六龟深山,结茅荒涧,抑志深修,持咒阅诸家典籍,亲证历代法案,于禅录之外,兼及语疏,复及密部。悟密旨所寄,不在简册,若欲求融,应当另行筑求。
悟通上师潜心修佛,终至大成。最为重要的是,一项被他视做末业的武功竟也突飞猛进,连破壁障,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虽说傅清扬没有看到过悟通上师达到先天境界的材料,但从悟通上师的传说上还是能够看出一点端倪。
据说,悟通上师悲天悯人,游历华夏,弘扬佛法,欲解世人之苦难,救黎民于水火。一日,当他来到一个名叫飞凤山的地方的时候,突见有两人斗法,打得天昏地暗,山峦动摇。
悟通上师上前制止,奈何两人不肯停手。上师叹息一声,双手合十,口中喃喃有语,喷吐真言。但见一道气墙凭空成形,将两名武者分开。两人耗尽全力,竟无法奈何此气墙分毫。
两名武者知道遇上了高人,拜倒在地,企图向悟通上师学武。悟通上师摇头道:“若欲学佛法,贫僧当全力传授。若学武功,则不能授之。”
“为何?”两武者齐问。
“武学之道,先易后难,先难后易。若想突破桎梏,问鼎巅峰,唯先破其壁障。两位施主不修佛法,如何能化解壁障。所以,贫僧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悟通叹息道。
跪在地上的两名武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