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正月走亲戚(3 / 4)
天还麻麻亮,孙刚便招呼几兄弟赶快起床,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给老祖宗上坟。孙刚几兄弟,带上瓜果酒肉,纸钱鞭炮,来到祖先的坟前祭拜。
大点儿的恭敬叩拜,年幼的马虎的点头,一行人说说笑笑,炮声震天,向先逝的老人报告家中安好。孙刚的大侄子对响声震天的炮仗既爱又怕,总是匆匆拜完便拉着他小姑姑—孙小雨的手躲去安全地带,却不肯离开。
回到家中,天也大亮了。孙爸在清扫院子里的鞭炮碎屑,孙妈也烧开了水,就等他们上坟回来后就下饺子。
吃过饺子,孙刚的任务就是先给村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舅舅拜年,然后去村里挨家挨户坐一会儿。
过年拜年走亲戚是流传了几千年的老习俗,走亲戚不仅使年的气氛更加浓重,同时也使人们的亲情更加深厚。
拜年是农村人很看重的一件事,早先拜年,是要下跪的,跪天地,跪祖宗,跪父母,跪长者。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面包含了无尽的酸甜苦辣,在长者面前的这一跪,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现在这一跪拜礼日趋淡化成一种走访的礼节,即使在农村,也很少有磕头拜年的了。
说是拜年走亲戚,其实就是亲戚家拎着礼品上门,坐一会儿,也不会留下来吃饭。村里的其他邻居就空着手坐一会儿,意思一下。
儿时拜年的时候,会背着空书包去,用来装亲戚邻居给的水果和糖果。
比较亲一点的还给压岁钱,孙刚按照妈妈的吩咐死活不要,他们就硬装在衣服口袋里,当时孙刚当然心里偷着乐。
等到中午回家,再一五一十向妈妈汇报拜年结果,内容无非是哪几家的年已经拜到了,还有哪几家因为人不在没拜到,收了多少压岁钱,都是谁家给的,以便妈妈再找个机会,给人家的孩子还礼。
从初一开始,一家一家地互相走,走完了近亲走表亲,表叔表姑表舅表姨,舅姥爷姨奶奶,爱走亲戚的四辈五辈旁枝瓜蔓的亲戚都走,半个正月都不闲不着。
走亲戚积极性最高的还是孩子,年纪小的要跟着大人去,年纪大点的,就要担当起独自走亲戚的重任,代表父母给长者拜年。走亲戚先要学规矩。
走姑家姨家姥姥家等至亲,无论怎么样都没人笑话,而关系远一点的就不行了,一旦失了礼,就会留下笑柄。
过年走亲戚是不能空着手的,这是礼节。现在大都带烟酒水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