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春龙(4 / 4)
。
传统的做法是在正月二十五这天,用红布、绿布等彩色花布剪成小布块,然后把麦秸杆或者芦苇杆(中间是空心的)剪成小段,然后用线穿上一片花布片再穿一个麦秸杆间隔成五彩长串,最后在尾部缀上布条就做成了一个“龙尾”,由爹妈缝到孩子的肩上再甩到背后,寓意是将疾病等灾难和不幸统统甩到背后,保佑孩子平安幸福。
“龙尾”通常由长辈亲自制作,越是上年纪的人越重视这个习俗,还有的家庭会把“龙尾”悬挂在房梁上,有“留龙在家”的寓意。
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肉,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记得很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说:“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剃龙头。”这二月二应该跟“龙”有关,那吃的也得跟“龙”套上,可到现在人们都不知道“龙”头是啥滋味。可见龙头难得呀。然而,杀头猪就简单多了,所以大家都选择了吃猪头。
孙刚小时候觉得,想什么都是有道理的,很久以来一直都执拗地认为“龙”肉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不是有句俗语嘛: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什么时候能吃上“龙”肉呢?现在看来,这可能是很久以前,小小人儿心里面的一个大大的愿望吧。
总之,“二月二”这天,借着美味佳肴,说说“龙”、说说猪、讲讲故事,别让咱们古老的民俗在不久的将来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