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秦淮八绝(2)(6 / 6)
结果又被摆满的一桌,安吉尔与克里斯汀娃那叫一个高兴,连忙挨着个儿的品尝了起来。
而挥手打发掉服务员的李昆昊,则一边享受着这对儿姐妹花的秀色可餐,一边继续尽职尽责地充当起伙计这个角色。
从排名上来说,这第一绝正是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别看这两样小吃点心与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麻油素干丝有些重复,但味道却完全不一样。
就拿黄桥烧饼来说,这种烧饼其实并不是金陵本地的小吃,而是地处泰兴、靖江、如皋、海安、姜堰五地中心,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的千年古镇黄桥。
根据《随园食单》所记载,烧饼是 “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肪和面炙之”。
而黄桥烧饼在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之后,成为一种半干式面点,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
并在花色品种上不断改进,已从一般的 “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
这种黄桥烧饼刚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再配上口味不同的馅料,真可谓是形色香味俱佳,令人食之回味无穷。
至于开洋干丝,从前金陵这边的茶馆小吃来说,这第一道总是会先吃干丝。
清人在《望江南》词中有“茶社客堪邀,加料干丝堆细”之句,可见金陵干丝早已闻名。当年夫子庙地区的茶馆,家家都有煮干丝。
而永和园的干丝原以“烫”而闻名,实则煮、泡、烫结合,其目的是去黄桨味。“烫干丝”的干子都是豆腐店特制的大白干,二寸半见方,厚不到一寸。
干子要求嫩而不破,干而不老。先用刀批成36至42片,其薄如纸,再切成丝,细如头发,能穿针。远不是外面那些用千张丝的冒牌货所以相提并论的。
据说想成为永和园的学徒,上得第一课便是刀工,刀工实习就是批干丝。经过训练,较好的学徒也只能批32至36片,由此可见,碗中不起眼的干丝,制作之精细,用料要求之高,都是十分讲究的。
而这道开洋干丝除了干丝之外,最关键的就是用原汁鸡汤煮制,选用最上乘的湖米也就是开洋煮透,洒上细如头发的嫩黄生姜丝,淋上小磨麻油,香气诱人,可口开胃,实为金陵干丝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