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未雨绸缪(3 / 4)
系范围,他必须要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九车间?”王建军怎么会想到赵东升心里的盘算,他闻言怔了一下,随后放下了手里的报纸,冲着赵东升大声说道,“你千万可别被牛大嘴给忽悠了,九车间可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设备陈旧,每个月只能发基本工资,一点儿前途都没有,厂里面的人避之唯恐不及,你千万别往里面跳。”
牛保国外号牛大嘴,只要对九车间有利的事情,他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承诺,在厂里人看来做事十分不着边。
“虽然九车间现在的情况很艰难,不过他们有一个优点是别的车间不具备的。”赵东升闻言睁开了眼睛,笑着看向了王建军。
“什么优点?”王建军的双目流露出一丝狐疑的神sè,他可不认为九车间有什么好的。
“改革的决心!”赵东升微微一笑,沉声回答。
“改革?”王建军闻言摇了摇头,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愿望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那条西德的流水线已经把厂里给掏空了,哪里还有钱让九车间改革。就算是厂里有钱,那也得按资排辈,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轮下来,九车间的资历最浅,在厂领导里又没人,猴年马月才能轮到它。”
“既然厂里没钱,那么我们就不能光想着依靠厂里,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xìng,创造条件来克服摆在面前各种苦难和障碍。”赵东升将双手枕在脑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市场经济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国内的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技术落后,设备老旧,管理松散,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由于市场化经济体制刚刚起步,市场竞争还不激烈,还没有威胁到国内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还能以原来的模式运作,对市场经济的到来没有危机感,等再过几年市场化经济深入了,那么它们将遇到难以想象的苦难。”在王建军的注视下,赵东升侃侃而谈,“从长远来看,对企业进行改革是不可违逆的历史趋势,未来国内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没有对企业进行改革前,大家可以说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我们提前进行了变革,那么就能抢先一步占领未来的市场。”
“没钱咋办事儿?”王建军觉得赵东升说的挺有道理的,可是这里面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资金,现在全国范围都缺钱,如果不是重点的国有大企业根本就无法申请到所需的资金。
拿黄州为例子,今年获得市里资金支持的只有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