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家书(2 / 3)
生就带着几个同游的学子去拜访朱大儒。
朱大儒并未亲见,只让下人收下了他们带去了礼。
两日之后,朱大儒使了人请了二哥和另一位同窗,经过一番考较,朱大儒独独留下你二哥在朱府住了两日。
这两日你二哥得了朱大儒的指点,你二哥说虽只是两日,却胜读十年书,收获极大。
对了,你二哥说这全是你的功劳。”王义宗手抚胡子,自豪之色溢于言表。
王秀英自然知道她那所谓的功劳都的就是她饯行礼中的那方古砚,“哪里是我的功劳,那砚不过只是敲门砖,若非二哥基本功扎实入了朱大儒的眼,就算再多再好的砚也无济于事,二哥那位同窗就是最好的例子。”
得知王子鸣得了朱大儒的指点,王秀英的心里自然也分外开心。
若王子鸣通过这次游学能够收获多多,来年参加春闺高中的机率就更高了。
二房虽有王义宗,也还得后继有人才能兴旺发达。
长宁伯府迟早是要分家的,他们二房不可能永远背靠长宁伯府,就算王义宗官拜尚书,就算他能够再进一步入阁拜相,王秀英还是希望她的兄弟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只有她的父兄都有出息,她的腰才能挺得更直。
“那倒也是,若鸣哥儿的学问入不了朱大儒的眼,朱大儒也不会留他在府里,更不会指点他的学问。
不过若没有你那方砚开路,鸣哥儿也就失去了机会,所以英姐儿的功劳不小。”王义宗很喜欢王秀英的知情知趣,此刻看向的目光分外满意。
突然想到王秀景就嫁在随州,而且孙姨娘如今也长住随州,王秀英不由多问了一句:“二哥可有提到二姐姐?也不知二姐姐如今过得如何?”
提到王秀景知道就会提到孙姨娘,就算如今孙姨娘长住随州,名分上她依然是王义宗的妾室。
王义宗脸上闪过一丝不太自在,目光偷偷瞄向沈氏,却见沈氏正用询问的目光看着他,脸上的不自在更浓了两分。
不过很快就冷静下来,略顿了顿道:“你二哥回族里祭了祖先,见过孙氏也见过景姐儿。
孙氏虽茹素礼佛,身子倒还健朗,景姐儿日子过得不错,大约十一月就将临盆。
鸣哥儿似乎挺欣赏景姐儿的夫婿,说他虽出身商户,书读得还不错,也很有些见地,或许来年也会参加科举,指不定还能给你二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