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2 部分(2 / 6)
卯足了劲了希望在谈判桌上让大清将这一条抹去……
俄罗斯矿产丰富,铁蕴藏量世界第一位,煤蕴藏量世界第二位,铝蕴藏量世界第二位,铀蕴藏量世界第七位,黄金储量世界第四至第五位。除此,森林面积大,木材蓄积量高,农牧业并重。
从长远上讲大清如果要西北稳定,那么人口的迁移、经济的发展是必须的,而经济的发展最快的莫过于两国的贸易往来即为互市,这不仅能让当地百姓安乐业,还有利于两国邦交安定。
早熟知这些资料的大清谈判团成员早受到皇帝的明示,本着增强本国削弱敌国纲领,管他有用没用寸步不让,他们或许不知道所谓矿产的重要性,但黄金和铁却是每个人都知的,尤其是铁,那就跟盐一样,历朝历代都掌握在国家手中不允许私人开采,这种东西当然是多拿来一些受惠的是自己的国家百姓了。
双方往来谈判,各有坚持与底线,一个月后初步达成协议,不过还须到沙俄一趟,确定沙皇的应允与签字印章。
这时的大清,勇武些的年青人不是上了前线搏军功便是进了水师整日巡防海域或者进行海上军事演习,务必使大清的水师跟得上国际先进水平,不说成为海上霸主,至少也要做到使海外强国不敢觊觎大清的富饶。剩下一些受了伤了,娇养的,进不去水师也不敢上战场的,家中长辈听闻这事心思顿时活络起来,这谈判有来有往,不过在大清与沙俄间走一趟就能立功,基本没有生命危险,好差事啊,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呢!于是纷纷走关系,希望能插上一脚,当个护送议和使团的护卫……
弘历有些头痛,回了长春宫免不了抱怨几句,“他们跟着去能出什么力,只有拖后腿的份!”
“不管怀着什么样的心思,能想着上进就还有救。再说年青人出外一趟,见识长了,思想也会跟着改变,心胸也会开阔。”云珠亲自给他沏了杯茶,浅笑道:“既是他们求的差事,皇上照办就是,有甚烦恼的,出了门,过的什么样的生活还不是领团人的一句话?”
她也不是圣人,看着自己的兄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妻子怀孕不能陪伴、儿子诞生不能看到,这些纨绔却能安心地领受着祖上的庇荫成天在四九城里遛鸟寻乐,还想着一路风景轻轻松松地分享他们用血汗和生命浇灌得来的果实,怎能无动于衷?
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不能让富察家独大,可是让他们吃点苦头也是好的。反正迫于八旗利益,皇帝早晚要对这些世家贵族让出一点子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