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2 部分(4 / 6)
身份也足以代表大清对这次签订和约的重视。
不说这批混合了各种成员的大清使团如何一路精彩地到了沙俄,俄罗斯这边也翘首着大清的态度。
女皇快不行了,政局动荡,齐集莫斯科的王公勋贵们内心就跟在寒天雪地中勉强维持军容的士兵一样,巴不得这外在的威胁快些解决。
他们想不通向来任由己方千般挑衅却一再忍让妥协的大清怎么突然硬气了?硬气也罢,他们不是一向号称马上得天下以骑射为傲么,什么时候火枪火炮也这么厉害了?
事实是大清再也不是昔日的大清了!俄罗斯势弱,一个不好,当年成吉思汗大军攻入莫斯科的事会再现,不说灭国,便是改朝换代,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王公勋贵立马成了低贱的庶民奴隶。
绝对不能得罪大清使团半分,还要小心讨好!
莫斯科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为了即将到来的俄罗斯与大清的议和,为了为期不远的沙皇继承问题,绝大多数的人都打着不得罪大清的主和立场,谁知道未来怎么样呢,说不好第二天醒来就成了亡国奴……
——这样的猜想真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大清使团一行意外地得到了俄罗斯上下欢迎,吃、穿、住、娱乐……无不精心周到,纵有小波澜也很快被压了下去。
鄂尔泰作为雍正一手提拔历练出来的首辅大臣能力、手腕、眼光、城府皆有独到的一面,很快便摸清了沙俄政坛情况,不到一个月时间竟方方面面将莫斯科大部份有权有势的人物都拜访到了,这样的行动力与沟通力很让沙俄的高层们惊异,对大清也更加地忌惮。
俄罗斯也不乏一些有远见的以维护帝国利益为己任的人,心中也存了压一压大清使团,在条约上多加拖延为难为俄罗斯争取更多利益的念头,无奈沙皇安娜病情沉重,政权面临交替,女皇属意的继承人伊凡不过两岁小儿,保皇派的不想节外生枝,而支持改革及正统继承者丽沙白.彼得罗芙娜的大臣与贵族也打着先解决外部问题再清除政敌——毕竟一个奄奄一息的女皇及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儿,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有利,没有女皇,再锐利的爪牙要剁还不简单,相反,此时大清若掺和进来,变数更多,也对他们更为不利。作为相邻的两个大国,大清应该会更喜欢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儿登上沙皇的位置。
形势比人强,难挽狂澜于既倾。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朝政无力国势衰败的悲哀。为了避免更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