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 23 章 ... (1)(9 / 24)
,丞相是在愁粮食了。生产力低,粮食永远不够吃,而去年年成又不太好,他们家皇帝还老想着扩军。唉,袁隆平果真是个宝,可惜朕只吃过大米,不认识杂交水稻。
对这种古代地图朕看得有点晕,但朕也知道这里的朝代虽是架空,却也是那片华夏大地。
中国历史上南方是怎么开发的呢,好几次北民南迁,而大多是战乱引起的,比如魏晋南北朝那次大规模的迁移。而现在的大秦很显然不适合那种情况,匈奴明显打不过廖小三啊,后头还有更加凶残的廖小四马上就要长大了啊!而这两个,明显都是朕妨不死的。
朕翻开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两笔,黄河长江,又照着记忆画出了比较熟悉的几个省份地区的大致范围,最后指着长江以南几个地方说:“这里,千里沃土,气候温暖,稻米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可以搞桑基鱼塘。”
收获了两道来自丞相给朕高人师父的仰慕目光之后,朕谦虚地说道:“可就是还没开发呢,好多地方土着居民也比较凶残。移民的话,太平盛世的,又不是过不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啊!”
丞相手指在朕指点的几个地方划过,微微沉思起来。
朕说:“每年退下来的大兵不少吧,小三,问问有没有愿意过去垦荒的,
愿意过去的,发地发牛发钱发老婆。每人五亩口粮田,终生免税,开垦出来的荒地五年内免税,十年内半税,有优先购买权可享受半价买地优惠。至于老婆,景华,上次抄的那几家小娘子们都还在吧?”
丞相点点头,细细思考起来。
朕知道,朕顶多也就胡说一两句给出个点子啥的,能不能用要不要用要怎么用还得看丞相的。但是,这年头土地兼并严重,好些农民都是没有地的,而是沦为佃农,有几亩地甚至是很多人一辈子的梦想。这次给地应该能吸引很多人吧,也应该能养出一批新兴小地主吧!
所以说来亡国的昏君朕是要走上兴国之路了么?
朕再次默默地心酸了。
朕果真小白花真圣母不解释。
默默感慨了几天,朕就又出宫溜达了。
这次朕去了图书馆。图书馆占地颇大,里面给朕的感觉就一个字,书多人多。因为是免费开放的,好些进京赶考的学子都在这里温书,当然也帮忙抄书。
朕看了一会儿,又想起上辈子高考前全家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的情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