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士(上)(7 / 8)
呀,大事不妙呐,这战估计就得这样僵持下去啦。
这话说出去其实也没有什么,但是刘巴对刘璋这位主公做过很详细的调查,知道刘璋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主公,而刘巴要去找工作,他的学历肯定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刘璋会做出面试,刘巴为了增加就职的机会,自然需要对刘璋这样面试官反其所好。
因此,刘巴献上符合刘璋心意的丢卒保车之计。
在这一点上,法正是不如刘巴的。
法正的言词对刘璋来说自然有触动,但刘璋也苦啊,这打仗可不是喊上几嗓门,再分几把刀就可以的;它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后勤保证,益州今年虽然没病没灾获得了好收成,但益州由于并无什么战事,人口发展得非常快。
在没有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的年代,人口就代表着粮食的消耗,刘璋虽然不是一个精明的主公,但却是一个很体恤百姓的主公;开仓赠粮这种事情,刘璋那是年年都有在做的,而益州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税赋较低,也使得整个益州出现如同盛成才有的详和之派。
但与黄巾开战后,整个益州详和之气就被打散,无数的益州儿郎离开家门进入军队,分布在益州的各个官仓开始不断的调集起来,兵库开启,甲铠成列;同时,整个益的工坊也热火朝天的建设起来,无数的兵器、具械、铠甲在各处工坊内被生产出来。
益州那富足的财政不断的下滑,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益州儿郎们充满占意出征,回来的却是冷冰冰的尸体,整个益州都陷入悲伤的气氛中;但这就是一个战乱的年代,百姓们不也去指责刘璋,他们只能默默的承受这一切。
益州这数个月的变化,刘璋自然是瞧在眼中,正因为如此,刘璋不想打了,但法正又说黄巾睚眦必报,刘璋也有些怕怕;而刘巴又说若是能丢卒保车,肯定能让黄巾与益州巴蜀和平相处,刘璋又很稀饭,这两种选择放在刘璋面前,刘璋顿时愁眉苦脸。
法正不是个战争狂热份子,但他了解马永贞,也对黄巾军做过详细的了解,知道此时组成黄巾军的士兵,皆是从184年黄巾起义时期的精锐,而这些随张角起义,又随马永贞转战天下的精锐黄巾信徒,其骨子里刻着就是一种匪性。
这些黄巾兵当初活不下去加入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士兵们原以为必死无疑,结果黄巾天师马永贞横空出世挽救了他们,这使他们对黄巾太平道的信仰更加坚定,也正因为这种坚定,在马永贞指挥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