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自杀(3 / 4)
是没有对策。
他没有简单粗暴地将人抓起来,而是让人挑了那能言善辩、机智灵巧之人,与那些儒生打对台。
儒生们出口必称圣人如何如何,儒林如何如何,他们所悲愤的,无非是皇帝所为动摇了儒生无比尊崇的地位,触犯了儒家的利益,不合乎圣人之道。
然而,普通百姓哪有那么关心什么圣人什么儒家?
百姓关心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吃饱穿暖日子太平。
这天下终究是百姓的天下,而不是儒家的天下。
当把这点挑明后,任你如何字字泣血声嘶力竭,也不过是白费力气,徒增笑而。
反正如今风波没烧到自己身上,百姓才不关心读书人跟皇帝哪个才是正义。
只是看热闹罢了。
***
主犯的几个大儒被砍头引起如此风波,便让许多人忽略了其他东西,比如引导煽动民众围攻定国公住宅的,并不止是这些腐儒。
还有沈家。
没错,就是原本的威远伯府沈家。
腐儒们攻击抹黑定国公多半是说她祸国殃民,牢牢地站在大义的高岗上,然而还有攻击她私德的,如与前叔叔暧昧不清,与皇帝与红巾军的关系靠美色……那重重不堪传言,才是导致一些底层男人愤怒却又激动的原因。
而这些传言,经查后全是出自沈家,准确地说,全是出自沈家夫人,谭氏。
沈家原本已经树倒猢狲散,然而在镇国公府的帮扶下,沈家渐渐又立起来,谭氏找回许多以前的忠心老仆,这次散播传言,便是靠这些忠心老仆。
然而她没料到,这些人竟全被抓进了大牢,与他们一同被抓进大牢、被大儒指使的已经被砍了头,就连那些大儒也被砍了头。
谭氏快吓疯了。
她原本也没想做什么的,什么定国公什么女子封爵,跟她有什么关系?如今她只一个心思,就是想方设法地从镇国公府捞好处,别的一概不想管,也管不着。
可是,本来专心捞好处的她,却忽然听道说那个新封的定国公居然是渠宜生?!而渠宜生的住处就在沈问秋隔壁?!
谭氏就像那堆满了火药的库房突遇火星,“嘭”地一下,熊熊的怒火几乎淹没了她。
这些天她所遭遇的所有坎坷所有不幸,仿佛都有了源头。
是的,这源头就是渠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