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商讨(1 / 5)
韩少军在当地缚灵的时候,那个愚蠢的作者有开始写一篇历史强国文, 简单来说就是带着一脑袋只是和一麻袋种子去初唐忽悠李世民的这个明君外加一杆文臣武将的。
让贞观之世更加繁荣昌盛, 国富民强, 流芳百世。
以韩少军的个人角度来看,这个文简直破绽百出。
李世民是个心胸宽广, 不计前嫌,用人不疑,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首的萌大叔不去说。
满朝文武百官也是文官睿智谦逊不是豪迈热血, 武官粗中有细, 表面上的粗鄙全是掩饰内在的人精。
总结来说, 整个大唐朝廷,除了个别被作者点名的傻帽外。
其他人一路为男主保驾护航。
更别说那些以男主马首是瞻, 那些拜把子的兄弟姐妹, 大唐官二代们了。
世家出生, 还能为男主推行科举跑腿, 这是多么坑爹的一个好孩子啊。
哦,不算坑爹, 他爹也是“摸着胡须, 表明此子定是不凡, 前途无量, 池中金龙, 要孩子好好和他交往,以诚相待”的“粉丝”。
当然,在人物态度上不严谨, 不科学,不代表这个文就没有优点了。
他在其他数据上还是查得比较认真的。
比如那时候的人物年龄,关系,会发生一些事件的时间,还有就是地理。
作为一个华夏人,有机会穿回古代,只要走朝堂路线的,都难免会忍不住对东边的邻居们动动手脚。
大墨的那位太祖就是,开国后事情太多,内部还没安稳,实在没空开疆扩土。但是脚趾头想都知道,那个神奇的密室里一定留言,子孙后代务必把日本拿下了。
韩少军猜测的没错,太祖的确留下遗命了,可惜谨遵他交汇的儿子和孙子,忙着正兴国家,实行父亲祖父留下的各种强国设想。曾孙运气实在不好,天赋不如先辈们不说,上位期间天灾人祸不断,差点还被政变了。玄孙忙着收拾他爹的烂摊子(虽然他爹不是故意的)。等到第六代,这位皇帝属于知足常乐派,对开疆扩土完全没有兴趣。
就这么一不小心两三百年被耽搁了。
而后面有皇帝觉得差不多了,能对日本动手了。本来想一口气打下来,让太祖在天之灵高兴高兴的。
可日本一直捧着大墨的臭脚不放,只要大墨最近太平有力气了攻打了,他们就比孙子还孙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