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军的援兵?(2 / 4)
无奈之下,济尔哈朗只能做出决定,由英俄尔岱作为军中的最高主官,带领着满清留守宗亲向东昌堡一带撤退。趁着朱平安大军抵达盛京还要有些时日,带上祖宗的灵位和盛京城中的财宝,赶紧出城逃命去吧。
但就在一切就绪的时候,盛京附近却是突然来了两支兵马。一支是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德尔格勒的残兵七千多人。德尔格勒之身入城。见到济尔哈朗和英俄尔岱便哭拜于地,说起当日里在草河堡一带的情形是泣不成声。他说他是遇到了明军和朝鲜军的埋伏。就在自己率军半渡草河之时,敌军突然发动袭击,将他和巴达礼两部分开。他力战得以脱逃,之后才得知巴达礼战死。他说自己唯恐明军合围,这才绕了一个大圈子,从孤山堡、威宁营一带撤退回盛京。人困马乏,但总算是脱离了被歼灭的厄运。
对于德尔格勒的回归,济尔哈朗和英俄尔岱甚感欣慰,毕竟他们都是女真一脉。叶赫部虽然早年曾与建州女真交恶,但如今已经是有不少的叶赫子弟效力于清军中。就连德尔格勒都有不少子侄在南下大军中担任重要职衔。
但对于另外一支到来的援军,济尔哈朗等人却是保持了十二分的警惕。原因无他,只因为来的是察哈尔部亲王额哲的两万蒙古精锐骑兵。
察哈尔部与建州女真交战多年,林丹汗走投无路病死之后,察哈尔各部分崩离析,额哲才不得不投入满清麾下,并献上大元朝的传国玉玺,这才得到了皇太极的赦免。之后,皇太极还命宗亲子侄与察哈尔部互通姻亲,希望以军事威压和联姻两种手段来收服这一草原上的劲敌。
效果总的来说,还算不错,这么多年以来,额哲对于大清始终是无比的恭顺。但察哈尔人的野心却始终让清廷心存忌惮。因为,这些草原人身上流淌的可是黄金家族的血脉。
不出意料,额哲并没有亲自到来,他的身体这些年已经是每况愈下。虽然答应出兵增援,但来的却只不过是他的弟弟阿布奈和侄子布尔尼。阿布奈是额哲的幼弟,勇武冠绝草原,其子布尔尼却是草原上有名的智者,自小接受汉家文化教育,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是蒙古各部中的翘楚。这些年,一直在草原和盛京以及朝鲜之间往返,在盛京的宗亲中也是大名鼎鼎。
察哈尔大军一到盛京,济尔哈朗便下了命令,命阿布奈和布尔尼之身入盛京觐见,不得带领兵马入城。
济尔哈朗甚至和英俄尔岱商议,无论如何,盛京是保不住了,但一旦察哈尔部怀有异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