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二)(4 / 15)
史国宝凤翔信报:李茂贞势窘请降,朝廷大军已然占据凤翔,史国宝按右相布置,如今正往兴元进发!”
李曜松了口气,笑道:“史国宝这一仗打得不错,不过兴元……怕是就没那么好打了。”
李巨川眉头轻轻一挑:“自古蜀地割据者,难有三代之主,王建根基未固,一代尚难定数,何惧之有?”
李曜心道:“这说法倒和洪迈类似。”他这是想到宋人洪迈所著《容斋随笔》有一条“取蜀将帅不利”,开头写道:“自巴蜀通中国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一传再传。”意思说凡是在四川建立割据政权的,多数是只传两代就被消灭了。
其实这个看似宿命的结论并不难理解,主要是因为历代取蜀多由两条路,一条越秦岭南下,一条由白帝城溯江西上。四川西部是青藏高原,南部是“不毛之地”的南中,两线合击,坐守这里的割据政权无路可逃,只能坐以待毙。
至于例子,那真是举不盛举:蜀汉刘备传给刘禅后被司马昭消灭,东晋成汉虽传五帝,但从辈份上来看还是两代而亡。元末明初的明玉珍也是传于明理后被朱元璋消灭。而如果没有他李曜,则原本唐末五代也有两例,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先是在两川建立前蜀,传至王衍为李存勖所灭。随后李存勖的姐夫孟知祥又建立后蜀,传至孟昶后为赵匡胤所灭。
李曜想了想王建的生平,微微沉吟道:“王建……其能胜于李茂贞,未必那么好对付。”[无风注:附文王建生平,到本书进度时为止。]
李巨川却似乎不甚担心,笑道:“大喜已报,右相还是……”说着用眼神朝李晔御车方向微微示意。
李曜点点头,转身走回御车前,朝李晔笑道:“陛下久等了。”
------------------------------
王建,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长相与众不同,为乡里所奇——但凡古代帝王个个都是这样。其实这还算好的,更过分的是一些史家吹牛不上税,说某某生时,红光满室,乡邻以为起大火,提水来救,一看是某某家生个大胖小子。然后就有神神秘秘的算命先生称赞:“此儿贵不可言!”云云。
王建生性无赖,在家乡是个人见人烦的主儿。长大后没有正式工作,为了活口,便干起了杀牛、偷驴或贩私盐的无本买卖,生意还挺兴隆。乡里乡亲的对这个王家无赖极为反感,背后都骂他“贼王八”。此后看管牲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