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五)(10 / 14)
幼年母亲的缺失,使得父亲的角色在家庭生活中显得更加重要。不论是先天遗传也好,还是后天熏陶也罢,李宪与其父睿宗的性格十分相似。
唐睿宗李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性格独特的皇帝。他的父亲,母亲,兄长,侄子,儿子都做过皇帝。甚至连嫂子,侄女,妹妹都有称帝的野心。可以说他生在一个充满欲望的家族中。睿宗“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睿宗)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为了保全自己他一生曾三度让位。一让母后,二让兄长,三让儿子。在纷繁的宫廷斗争中他的应对策略就是谦让与沉默。
李宪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睿宗“让”的个性。中宗即位后,封李宪为蔡王,迁宗正员外卿,加赐实封四百户,通旧为七百户,荣宠之至。但李宪却“固辞不敢当大国,依旧为寿春郡王”。
李宪从父亲李旦的一生中学得了“让”字。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玄宗在李宪去世后追其谥号为“让皇帝”李宪长子汝阳郡王李璡“又上表恳辞,盛陈先意,谦退不敢当帝号”。玄宗称赞李璡有李宪的遗风。在李宪的身上,谦让似乎已经深化为了一种传承,就连他的儿子李璡也因此受到玄宗的褒奖。谦让的本性使李宪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让皇帝”。
李宪有着浓厚的艺术气质,在绘画,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史书记载宁王李宪善画马,曾在长安兴庆宫花萼相辉楼画有《六马滚麈图》,玄宗最喜其中的“玉面花驄”,说是“无纤悉不备,风鬃雾髭,信伟如也。”李宪少年时期即才气过人,成年后精通音乐,尤其对西域龟兹乐章具有独到的见解。
众所周知唐玄宗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贡献巨大,尤其是宫廷乐舞的发展和梨园的创立。而这背后也离不开兄长李宪的鼎力支持。开元二年,玄宗隆基决定“置内教仿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之伎”,并明确“命宁王主藩邸乐,以允太常”。
因埋葬李宪夫妇的惠陵遭盗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00年3月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李宪墓的发掘为研究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李宪墓的文物很丰富,涉及的问题也很多,例如墓内发现的胡人、突厥人及西亚欧洲人形象;既有吐蕃的服饰,也有胡舞胡乐,更有西来的良马。在墓室东壁绘有《观赏乐舞图》,这幅壁画的上部为如意云朵,下部分为三组,南部为坐于方毡上的六人乐队,分为前后两排,有打铜钹者、吹笛者、打鼓者、吹笙者、拨琴者、弹琵琶者等。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