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三)(2 / 3)
轻步兵、轻骑兵,而其新式重弩的组装只须一炷香的时间,可以有效对付敌军重步兵和少量重骑兵[无风注:唐末经济实力下降,藩镇重骑兵都比较有限,甚至大多数藩镇基本没有]。
总而言之,在李曜费尽心力的发展下,其麾下军队的装备,可以说远超同时代诸侯藩镇,傲视天下。这种质和量的全面超越,正是他在经济制度、生产制度乃至创新奖励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良的初步成果体现。他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他麾下的这支大军,在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上,都已经可以说是“完爆”当前大唐国内外可能接触到的全部对手了。
他觉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吃败仗的话,只有兵力处于巨大劣势,或者军粮危机,否则就只有极其重大的指挥失误才有可能出现。
厚积而薄发,就在当前!
进行了一番简短而有力的战前动员之后,李曜领兵踏上征程,而在此前,接到军令的右天策卫、左右羽林卫三卫,以及河中镇兵左右开山、左右破阵、左右摧城、左右定远八军已然开赴泽州以西两百余里处的两镇边界。
两日后,沁县。
李曜麾下几乎全部机动兵力的左右天策卫、左右羽林卫、左右开山军、左右破阵军、左右摧城军、左右定远军四卫八军齐聚这不大不小的县城,合计十三万余大军以及十六万余辅兵、民夫将沁县挤得水泄不通。
随着李曜一声令下,左羽林大将军李筠领本部左羽林卫及左右破阵军合计三万余军出击东南方向的泽州,李曜领剩余大军主力往东北出击潞州。
意外的是,原本应是恶战一场的泽潞收复战,最后竟然出现戏剧性的一幕:朱温任命的泽潞节度使丁会,在李曜大军兵临城下之际举城易帜,开城出降。以憨娃儿为首的鹰派将领大失所望,憋着气随李曜进城。随后传来消息则称泽州刺史王班,因一向不知体恤百姓,百姓恨之入骨。官军未到城下,百姓便做起乱来,纵火焚掠城关。李筠遂率官军趁势攻占外城,守军退守瓮城时得知潞州已降,王班心灰意冷,遂不再抵抗,也开城出降。
李筠立刻派快马请示李曜,问其军下一步动向。李曜对这次出兵的格外顺利稍有意外,想了想才醒悟过来,眼下的朱温比历史上的朱温颇有不如,手下将领的离心力也明显大了不少,因此下令李筠不在泽州过多停留,临时改编泽州汴军之后,留破阵左军守备泽州,他则领左羽林军本部、破阵右军及汴军降军即刻南下,攻取怀州,接手大河防线,震慑黄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