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复兴 (2)(20 / 23)
光是陆上基地的占地面积就超过20平方公里。因此,基地里为人们提供的活动空间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陆航和海航部队的机场,更是驾车狂奔的好地方,并且由于国防军来到这里后对周边生态进行了有效保护和大规模改良,基地各处角落野生动植物日益繁盛,加上靠海,游览起来还是很有情调的。
因此,康凡从空降兵部队弄来一辆“天兵”战车,几乎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教朱迪开车。开始是在机场长长的跑道或是宽阔的停机坪上,后来随着朱迪驾驶技术的提高,俩人就在基地四处乱窜了。最后,李局长、周将军、多诺万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连续多日,偌大的基地里时不时的都会传来朱迪驾车时兴奋的尖叫声和众人快乐的笑声。
耳闻目睹这一切的基地官兵们感觉当初大战将临的气氛好像在迅速淡化,人人都有准备松一口气的想法。
第一百一十七章 我得在非洲做些事
中国与多国联盟之间的紧张局势虽然一直在持续着,但无论是多国联盟还是中国都没有向对方宣战。毕竟这是一个很难下定决心的“重大国策”,一旦正式宣战,将意味着当代全球最强大的两股势力发生最直接的、你死我活的碰撞,对双方都是一次严酷的考验。
因此,双方都在竭尽所能地进行着准备,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在疯狂努力,以为本方在未来爆发的大战中攥足砝码,使胜利的天平尽可能地向本方倾斜。
表面上看起来,中国对多国联盟的敌对行动一直忍让着,对在印度洋公海海域上横冲直撞的多国联盟的军、民用船舶没有采取任何限制行动,仍是死守缅甸外海至西华群岛一线这一明确了的海疆线。而多国联盟也并没有轻视中国,其在印度洋上航行的军、民用船舶也没有越过中国的海疆线,很规矩。整个1922年,多国联盟再没有对中国采取进一步的敌对行动。
这样一来,中国与多国联盟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冷战”——双方都是充满敌意地与对方对抗,但却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冲突。
当代的中国已经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转而将重点放在了稳固亚洲的宗藩体系建设、在非洲争取更多的友好国家、逐步向美洲或是欧洲等地施加良好影响方面,大力营造一个对中国有益的国际发展环境,以更好的应对来自欧洲强权的恶意打压,集中全力搞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个“冷战”,正好也给了中国一个实现上述战略构想的好机会,也就是说,中国自十九世纪中叶起被迫与欧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