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复兴 (2)(9 / 23)
国,再经美国回国。
在这次撤离行动中,中国政府没有使用远洋商船,而是从国防军和国内民航调集了多达30架的“巨鸟”和“巨鸟-甲”型水上飞机,全部用于接送上述回国人员,创纪录的一架“巨鸟-甲”竟然一次从美国运回了166人!其超强的运输能力实在令人赞叹。
但事实是苏伊士运河对于中国的海上贸易来说并不是象多国联盟想象得那样至关重要,几个月来,中国仍旧在与亚洲、非洲国家进行着不间断的海上贸易,而太平洋航线海上贸易的红火程度和美洲国家因此坐收渔利的繁荣景象仍在持续升温,种种迹象都显示出中国在与欧洲不进行直接贸易的情况下也并不受什么太大负面影响的现实。
而在这种情况下,多国联盟就得考虑使用最后的对策了——用武力来解决所有问题。
历次战争已经证明,中国国防军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超越欧洲半个世纪都不止。无论是在作战理念上、人员素质上还是在技术兵器上、综合国力上都具备令人胆寒的实力。与这样一个正迅猛崛起的大国开战,他们实在是没有取胜的把握。即使美国加入进来,结果也不好说。为首的英、法两国不是不明白,多国联军的军事机器固然很庞大,但与中国国防军相比,几乎可以称之为是“远古时代的玩意儿”!这从那些畅销全球的中国商品上就能对比出来。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肯定会导致出现象日、俄、荷等国经历的那种被中国国防军“一边倒的屠杀”的惨景!
但不打又不行。国内百废待兴、灾难重重,国民生活面临严重危机,政府干预不力,导致经济趋于崩溃,社会形势持续恶化,民心涣散、政局混乱;各海外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军队四处出击,疲于应对,本就捉襟见肘的钱倒是花了不少,却效果不大,国家形象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如此种种,急需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来转嫁国内危机与矛盾,走出困境。说起来就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了。
但要是打的话,只能引诱中国主动出击。因为中国国防军在非洲的主要基地——马萨瓦同样可以封锁红海,多国联军如果想进入印度洋,就只能绕道南非或是横穿大西洋和太平洋。太平洋方向暂时是不会考虑的,因为太远并且也充满危险。
东华省做为国防军太平洋方向的海防前沿,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一个以重要岛屿为基点、相互联系紧密的防御体系,其背靠以中国本土为依托的近海岛屿防御体系的强大支持,从北向南,拥有多个航母战斗群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