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全球战略(4 / 5)
望俄国人的铁路担当起唯一的运输任务的话,沈从云当真是脑子里面进水了。
沈从云只能寄望于一年之内从地面上控制地中海的两头入口,通过海路把物资和军需送到土耳其,再往欧洲去就方便了。当然这其中还有沈从云的私心,一年的时间足够德国人和英法打的彻底破产了。到时候德国人就只能看中国的脸色行事了。当然了,运气好的话,没准能把英国人在地中海的海上力量打跑了,沈从云干脆直接在意大利登陆好了。总之一句话,战火绝对不能在中国的本土发生。
至于亚洲的小弟日本,沈从云每每想起来尽管都恨的牙根疼,但暂时还只能忍着,让东海舰队的部分舰队看着日本,别让日本在后院起火就好了。打完了欧洲再回头收拾它,还怕它跑了不成?
这就是沈从云的全球战略,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走一步看一步的含义。战场上沈从云并不是行家里手,很多东西沈从云只能站在一个战略高度上去想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沈从云一直担心,万一英国人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过来,那又该怎么办呢?所以,这才有了沈从云要求德国的大洋舰队出击的事情。这么一个现成的打诱饵不用,放在军港里头也不怕发霉了。沈从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中国海军的一连串胜利,德国大洋舰队总不好意思还赖在家里不出来了吧?
……
事实上小毛奇的电报刚刚发回国内,整个德国统帅部上下陷入了一片欢呼之中。中国出兵了,印度洋上打响了,俄国内部还乱套了。这一系列的好消息,能不欢呼还有啥值得欢呼的?
德国总参已经在筹划着从东线调集大军转移到西线去了,甚至从中国海军前出印度作战这一现象,德国总参的那些世界上都是最优秀的军官们,已经基本判断出中国军队的大致走向,以及中国政府试图通过海路来缓解物资运输压力的战略构想。
德军总参甚至做出了一个判断,只要中国能在半年之内解决俄国问题,1917年底前增援德军一百万陆军,那么法国投降的时间表应该是1918年的春天。中国军队的果断及时的出击,等于是在英国人的物资大动脉上狠狠的割了一刀,胜利的寄望第一次变得如此的清晰。如果能够在1917年春天的攻势中击败法国,那么即便是美国人有参战的意愿,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了吧?打败了法国,剩下一个英国还有什么好可怕的?单单靠潜艇封锁,就能让整个英国陷入万劫不复之中,更别说有了足够的物资,以中德两国的造船能力,一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