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 / 7)
到菜瓜,真是赚大发了。
这会儿黄师傅也没在,要不然还可以上前去打一声招呼呢。
抢收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周。
机耕三连顺利地完成了收割任务。
下地劳动的职工们,都累得脱了一层皮。尤其是像田根宝这样的,很少干农活,这一下地,手握镰刀,两天下来就起了一层血泡。
卫生员小陶也背着医药箱,下到了田间地头,为广大职工们提供医药服务。那二十多个,从木工房、机工车间里抽调出来的,都是手缠纱布,挂了彩。
好在一场苦战之后,成熟的稻子都被运到了打谷场。
一番晾晒之后,就进了粮仓。
连队里的那几台联合收割机,也“突突突”地开进其他兄弟连队,帮着抢收。
大田里顿时沉寂下来了。
一捆一捆的稻草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起,准备集中起来用拖拉机、大车拉回连队,做饲料用。
就在这个时候,连队里的家属们却开始忙碌起来了。
她们戴着草帽,拎着柳条筐子,在收割过的田地里捡稻穗。
有时候运气好,一天就能捡几大筐子。
这些捡回来的稻子,可都是自己家的。
脱了壳之后,就是白花花的大米。还有那些稻糠,也是好东西,用开水一烫,拌一拌就可以做鸡饲料。
小鸡们可爱吃了,也能长肉。
这种情况,很快就被连队里发现了。
李连长和张排长在大喇叭里吆喝了一阵,说什么“从地里捡回来的东西,不能拿回家,要交公……”
可说归说,做归做。
吆喝了半天,也没见谁家把稻子交上去,反倒是越来越多的家属下地捡稻子。有些职工也趁着下班后,偷着去捡。
这些都是收割过的田地,那些零零星星遗漏下来的稻子,如果不捡就浪费到地里了。谁也不想看到好好的粮食,变成肥料吧?
劳动是一种美德,托儿所里也不甘落后。
在连队旁边,有几块实验田,苏阿姨和杨阿姨就带着大班的小朋友们,背着小书包,戴着草帽,提着柳条筐子下了地。
捡稻穗,这个不用教都会。
看看宣传画上,到处都有小孩子下地拾麦子、捡稻穗的场景。
在粮食匮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