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喜与忧(3 / 5)
而下了火车,又坐了三天多的长途汽车才到了风口站。在招待所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辗转搭上拖拉机,才算回到了连队。
整个过程,就像在打仗。
可咬一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
田根宝,强打着精神,洗漱了一下,就一头扎在床上,盖着被子睡了过去。
太累了。
回一趟家可真不容易啊。
几个小将围在床边,看着田爸爸,不禁吐了吐舌头。
田爸爸一向爱干净,可看他现在这副胡子拉碴的样子,与平时有很大不同。
而王慧珍心知回家一趟的辛苦,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也休息不好,真不知这七八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田根宝在床上睡了整整两天,才算歇过乏来。
他收拾了一下,又刮了刮胡子。
这才开始拆包裹,分发东西。
大包小包中,一大部分是给别人捎带的,光手表就有十多块,搞得就像个小商贩。一小部分是给家人的礼物,每人一件。
元元是一只小提琴,带着木质琴盒,看着十分精致。伟民和伟军是一对“红双喜”牌的乒乓球拍子,一人一只,正好凑成一对。
伟波是一架手风琴,是在风口站买的,算是爸爸给他补上的生日礼物。而王慧珍的,是一块“上海牌”手表,与老田手腕上的正好是一对。
一家人兴高采烈地说着话,分享着幸福和快乐。
这天下班后,连队里托田根宝捎东西的,也陆陆续续地上门了。
大家坐在沙发上,打听着沪上的新鲜事,喜滋滋地摸着属于自家的礼物。也有人提到新闻播报,讨论一下南部边陲所发生的反击行动。
到了晚间,知青们也顶着一身寒气来了。
他们嘻嘻哈哈地挤满了屋子,一边吃着家乡的糖果,一边讨论着。不过,话题却变了,他们最关心的是知青返城的消息。
田根宝也侧面证实了,的确有知青靠着“顶替政策”回到了沪上,还有一部分是靠着“落实政策”拿到了返城调令。
估计春节过后,就要给这些人安排工作了。
“杨淑芬,你家是不是能靠着落实政策回去啊?”宋阿娣问道。
“难啊,我们家如果是个大资本家就好了!”杨淑芬不禁叹了口气。她们家只是个小资本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