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2 / 9)
军国事,两府揆而议之,门下审而覆之……京言不当。先是……”
他不觉又摇了摇头,目光移到下面一条。
“……以端明殿学士判河阳府曾孝宽为兵部侍郎,右相越、侍中安石荐。以曾孝蕴为蜀币局丞。孝蕴,曾宣靖公从子,太府寺少卿张商英荐。”
王安石很欣赏曾孝宽兄弟,现在看起来,石越对曾氏兄弟也青眼有加——司马光认为这正是石越为政的缺点之一,在选拔人才方面,石越不太重视文章,司马光也是赞同的,但过于重视吏材,而很少考虑德行,却令司马光无法苟同。曾氏兄弟,包括都水丞曾孝广,的确都颇有吏材,但在德行方面,却并无令名。
司马光快速的跳过这一条,目前来看,曾孝蕴处置事情还是极为得当的,而眼前最重要的,便是蜀币推行顺利。
后面几条,都是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司马光扫了一眼,便翻过这一页。
但接下来几条记录,却有些刺目。
“……太府寺详定各路、府、州、军、监、县盐债额……”
“……京师发行盐债。知开封府蔡京面奏言,开封府界,三日之内,发行盐债六百七十万八百贯,士民踊跃,请增京师盐债额至八百万贯,并请比京师例,增上县盐债额,免下县盐债,下县士民欲购盐债者,可令京近州县购买。诏依蔡京所奏,令太府寺重定各县盐债额以闻。帘后并赐玉带褒之。”
“……言者论知开封府蔡京发行盐债,强行抑配,诏京分析(宋代官员受到指控后,朝廷要求其自我辩护,称为‘分析’。)。”
“……殿中侍御史吴兰等三人以诬蔡京,责授监某州场税……”
“……天章阁待制韩周、文选司郎中范放……十人,以论发行盐债不听,自请出外。诏可……”
这实是司马光入仕以来,最苦涩的事情之一。
韩周、范放等人,许多都与他关系极好,不料因盐债一事,竟然闹得割席断交。而在明面上,司马光却还不得不坚定地站在石越一边。发行盐债一事,对当今朝廷的财政来说,实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有了这笔钱,连司马光都觉得底气要足了许多。
以汴京为例,在蔡京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卖出六百七十多万贯盐债以后,太府寺旋即在曾布的主持下,与钱庄总社达成合作,钱庄总社每年向太府寺交纳其存款总额的千分之一,并将其往来账目抄送太府寺审查,以换取太府寺为钱庄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