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4 / 8)
令周边的部族更加敬畏他,而且可以吸引来更多的投奔者,让更多的海商愿意借贷给他。而他借助这些力量,也可以迅速的度过最初的难关,站稳脚跟。
短短四个月,他依靠这些力量,四处征伐,他命令南邑附近之村庄、部族,都必须承担赋税、贡物、劳役、兵役,他的征税官所到之处,凡是不肯听令或者拖延者,立即发兵征伐,单单是宗泽所听说的征伐,便有五六次之多,据宗泽得到的消息,凡是被他征讨的村庄部落,不仅所有东西都被抢掠一空,而且所有的蕃人,都被分配为奴,那些蕃人头领往往全家处死,首级则被其余的征税官带着,四处传送。
柴家的部众,同样受到水土不服等疾病的困扰,同样的不断有人病死。但是,周国的势力在扩张,周国国势兴旺,却几成人所共知的事情。尽管薛奕依然将周国视为一个包袱,尽管那些依附的柴家的“城主”们在面临真正考验时未必可以信赖,但是,四个月的时间内,南邑周军的人数的的确确的扩充到了三千五百余人,他们还拥有一支规模虽小,但未必不堪一击的水军,甚至还有了一百象兵!
而反观邺国,宗泽心里很清楚,甚至连曹友闻都在两面下注。曹友闻暗中派人送给柴若讷五百套盔甲,并且将他一个才三岁的侄子,与柴若讷尚在襁褓中的一个孙女悄悄定了婚事……这些诸侯国将会深刻影响到南海的现在与未来。而曹友闻是个商人,当然不会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邺国身上。
只有宗泽还不肯死心。
只有宗泽不相信这个国家已全无希望。
此时他还不知道雍、曹、定、秦这些诸侯国是如何立国的,摩逸诸岛的诸侯们,所面临的压力远远小于金州的诸侯国,在那些岛上,不存在能对他们构成实质威胁的势力,他们可以从容发展,从容选择。但金州的邺国与周国,却从一开始,就必须面对亡国灭族之威胁。
宗泽虽然理解周国公柴若讷的种种举措,甚至对他还有几分佩服,但是,他并不赞同周国的许多策略。在宗泽的理念中,永远也无法接受将水贼封为城主、下卿的做法,亦无法接受柴若讷对待蕃部的残暴,无法认同他将俘获的蕃人战士、蕃人百姓一律发配为奴……尽管他知道这些很有效,但宗泽始终坚信,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宗泽的身上,的的确确有一种诸夏的优越感,但他并不会与一些宋人一样,将蕃人视为低人一等的禽兽,而是相信,蕃人与宋人,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因此,不全是为了争强好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