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8 / 13)
,不任官职,实则沽名钓誉,不过一大辽朝的王雱,“朝廷之事,半决于逊宁”;又说萧逊宁之名,取自大辽名将耶律休哥之字,而萧逊宁更每以耶律休哥自况。至于萧苏散、马九哥辈,更是借此机会,疯狗似的攻击卫王教子无方,纵容子侄胡作非为,甚至污指卫王有意结交宋人以自重……但是……
韩拖古烈心里非常清楚——这一切到底只不过是个借口。
卫王执政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朝堂,然同样的,政敌宿仇也遍布朝堂。但若是皇上的心不变,如韩何葛辈,又如何敢冒天下之大韪,弹劾卫王?这些人纵使心里对卫王有再多的不满,但他们又能有多大的胆子?说白了,仍旧不过是“揣摸上意”四字而已。而这一切都源自耶律寅吉、萧素、萧岩寿、萧惟信、萧夺剌、萧迂鲁……这些元老勋臣的去逝。
从数年前开始,当这些元老勋臣渐渐凋零,而卫王以外,硕果仅存的四位勋臣——北府宰相萧禧向来惟卫王马首是瞻;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阿鲁带则于国事上素无主见;侍卫太师撒拨从不干涉朝政,其威信仅限于御帐亲卫;至于南京都元帅府都元帅萧忽古,他目前的官职已经达到了他能力的上限。
勋臣们已经不足以制衡卫王的势力。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渐渐开始有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有关卫王的风言风语,从无到有。越来越多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在皇帝面前重提耶律乙辛的旧事——耶律乙辛当年,也曾经平定叛乱,立有大功,然用权日久,却渐生谋逆之心。而皇帝也开始有意无意的提拨重用“新人”,从军中的耶律信、耶律冲哥,到朝中的韩拖古烈,到后来居上的萧岚……只是,这一切原本看起来是非常温和的。
韩拖古烈相信,卫王本人也应当有所察觉,因此对于皇帝提拨重任的新贵,他甚至有些刻意的纵容。甚至连萧岚接掌通事局,他也欣然接受。
大辽的历史上,权力的更替,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原本,韩拖古烈以为这一次可以例外。
但他永远也料不到,在短暂的时间内,种种不利于卫王的事情,竟然会如事先设计好的一般,接踵而来。这世事竟真如契丹双陆一般……有时候,命运是由智慧主宰,但另一些时候,命运却由运气掌管。
先是所谓“萧朴密约”之事。
早在唐康出使之前,继苏轼之后,担任南朝驻辽正使的朴彦成便已经奉国内密令,与卫王交涉——而韩拖古烈本人也是参预者之一。谈判几乎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